、徐图后计!到时候皇兄切不可中了金人之计、因一时怯懦失了成算……”
\n
“大胆!”
\n
“放肆!此乃大不敬!”
\n
赵子称话说到这儿,赵桓本人还没反应,旁边两个还算执掌近侍权柄的宦官,却率先厉声喝止——这倒也不算干政,只是维持宫廷觐见的礼仪和秩序。而且宋朝执掌兵权、监军的宦官都不少了,就算真有人对政务品评几句,在这样的特殊情境下,也不算什么。
\n
很显然,宦官揪住了赵子称言语中、说“皇兄切不可因怯懦而如何如何”的把柄。身为人臣,哪怕只是假设皇帝有可能怯懦,也是失礼的。尽管赵子称说的都是实话。
\n
好在赵桓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也就没在乎远房堂弟一时言语冒犯。
\n
这堂弟虽然武艺绝伦、搞外交也强硬无比,但终究是不够有谋,太一根筋一味硬刚到底,对皇权也就没什么威胁。
\n
天下不是靠匹夫之勇能夺取的。
\n
要说匹夫之勇,古往今来还有超过项羽的么?但项羽不也没成功?说明得天下还是要靠老阴比,太刚烈肯定不得好死。
\n
这么一想,赵桓突然就觉得,自己的韧让实在是圣主仁君的美德,说明自己有刘邦之才,跟刘邦一样明哲保身能屈能伸。
\n
“行了,如今非常之时,这些礼数就不必计较了,”赵桓一副以刘邦自居的心态,先定调子宽恕了堂弟的言语冒犯,随后继续直奔关键,追问道,
\n
“朕还有一虑,就算完颜宗望真的受伤,实在支撑不住只能退兵,那他们不会颠倒是非、谴责我大宋派人行刺么?当时金军帅帐里发生的事情,毕竟只有少数人看到,我大宋方面别无更多证人。金人若是陷我大宋于不义、以此要求我大宋赔偿,又该如何自证清白?”
\n
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