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放下地方上的势力来京城,你都不赏,那别人来了你就更不可能赏了。
\n
至于该怎么封赏赵子称,赵桓一开始也拿不定主意,就又跟李纲商量了一下,还说“卿曾为秀州知州,必知秀国公在乡丁忧情状”。
\n
但李纲说得非常秉公无私,直说他那两年完全没有跟赵子称交往,只是最后临走奉命了解了一下情况。最后还如实说赵子称给过他一些材料,是关于金人之前早就“蓄谋已久背约”的旁证,自己已经拿来救赵良嗣了。
\n
最后那番话,李纲原本是不打算这时候说的,但皇帝非要细问,他也不想欺君,这才说的。
\n
而赵桓听后,对于这位远房堂弟“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高风亮节也是心服口服,一股尊敬之情油然而生。
\n
这一切,都促成了最后君臣奏对时的顶格封赏。
\n
“臣秀国公子称,叩见陛下。”
\n
“卿数次舍身为国,忠义非凡,实为宗室楷模。值此国难之际,别人都可以有退路,唯有我们赵家人是没有退路的,还望贤弟与朕齐心,共度时艰。”
\n
赵桓开口劝慰后,赵子称立刻露出大惊之色:“臣岂敢当陛下‘贤弟’之称!”
\n
赵桓:“如何当不得!朕早已按宗谱查阅,贤弟乃太祖六世孙,不就是朕的远房堂弟么?赵子称听封!”
\n
赵子称连忙恭敬弯腰拱手肃容而待。
\n
“封秀国公赵子称为秀王,升其鸿胪寺少卿之职为鸿胪寺卿,即日起全权负责与金人谈判,亲自出使金营,以义理晓喻蛮夷,务令其退兵。”
\n
赵子称恭恭敬敬领受了这个使命。
\n
而赵桓也大大松了一口气——相比于赵子称,赵桓其实是更紧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