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但这一世,朱勔已经在四年前被赵子称杀了,赵佶在江南折了一臂。但赵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他总不能学唐玄宗去“幸蜀”,只能是硬着头皮继续往江南赶。
\n
偏偏赵佶还不消停,因为没有了朱勔,他需要更多人为他的东南小朝廷供给钱粮,就变本加厉试图以太上皇谕旨要求东南州府都不要给汴京的朝廷缴纳税赋钱粮、全部截留转运到金陵,供太上皇享乐。
\n
赵桓刚刚登基,就面临躲到后方的老爹背刺、财政不得自主,东南税赋重地被截留了相当一部分,这东京还怎么守?
\n
不过,好在历史的惯性依然强大,在汴京朝廷内,主战派与主和派、主逃派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最初两三天,朝廷也没吵出一个结果来,不过腊月底的一天,随着之前被赵佶责罚的李纲被新君赵桓恢复名誉、重新有权参加重大国策朝议,情况终于迎来了转机。
\n
李纲自然是坚决的主战派,他在朝议上言辞激烈地恳请皇帝死守汴梁,绝不可轻言退却,并献上《御戎五策》,宰相吴敏也推荐了他的方略,这才让仅仅四品的太常少卿能参与这种重大决策。
\n
李纲主战的同时,汴京城内也发生了大规模的太学生声援,陈东为首的大量太学生声讨“五贼”误国,请新君扫清主和主逃和误国的奸佞,坚决抵抗。(朱勔提前没了所以只剩五贼)
\n
或许是太学生的声势太大,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新帝赵桓在短暂犹豫了一两天后,采纳了李纲的建议,并且将其火箭提拔,一下子从四品太常少卿拔擢到从二品的尚书右丞、实际上相当于副宰相。
\n
并让李纲主持汴京防御工作,统筹调度周边数州勤王兵马。
\n
刚做完这个决策,历史的车轮也转入了次年正月初一。
\n
或许是因为赵桓此次登基接权的时间、比原本历史上早了那么半个月,所以他也没有急于在腊月最后十天改元。而是等到了来年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