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到童贯,赵子称也不得不先表示自己对这个差事并不擅长,这不仅仅是谦虚。
\n
而童贯也没有跟他多客套,直截了当说:“这也不是本相赏识,是官家的意思,要谢恩也该谢天恩。”
\n
赵子称随后就小心地问了眼下的谈判近况,因为他毕竟是半路插手这事儿的,童贯之前已经派了其他人跟金国扯皮,赵子称只是来打辅助的。
\n
童贯轻轻摆了摆手,之前就侍立在旁的几个文官幕僚,就先后出列介绍情况。
\n
为首一人四十来岁的样子,有一副颇似胡人的大胡子,把主要情况都说了一遍:
\n
“好教秀郡公得知,我大宋与金人已经就燕京归属谈了两三次了。第一次金主非常强硬,只说‘得者各有之,燕京自我得之,自当归我’,后来又谈,金主才勉强松口‘若南朝必欲取,待我犒军银绢’。
\n
不过后面两次,银绢的数量始终不曾谈妥,反而越谈越触怒金主,一开始说一百万,后来又说二百万。而且还要我大宋将原本给辽国的岁币也转给金国。
\n
久闻秀郡公也擅长夷务,月前还曾折服高丽,让高丽心甘情愿承认我大宋自海寇手中所得土地。相形之下,本官实在是惭愧,秀郡公来了,必然能让我大宋谈出一个更有利的条件吧。”
\n
原来,此人正是之前牵头海上之盟的宋方正使赵良嗣,也就是原本辽国的光禄卿马植——马植是他在辽国做官时的本名,主动投童贯归宋后,就被皇帝赐了姓赵。
\n
赵子称也知道对方的事迹,此人严格来说并没有做什么出卖大宋的事情,后来宋金开战的借口,也不是赵良嗣造成的。但因为最后大宋被金国打灭了半壁江山,朝中都说是赵良嗣劝皇帝和童贯收复燕云导致的最初导火索,就把赵良嗣杀了。
\n
赵良嗣如今的官职是比较清高的,为龙图阁直学士、光禄大夫,也就是跟当年包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