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因为大军作战时没有做好一直打到冬天的准备,所以河北前线的御寒军衣准备太少,让士兵穿羊皮袄子又穿不起,大宋缺乏畜牧业哪有那么多羊皮来做袄?只能是破衣服里塞稻草塞芦勉强御寒。
\n
有了袄之后,比稻草芦保暖效果可是好太多了。只要是发到袄的士兵,至少不可能再冻死。
\n
赵佶原先根本不了解军前的疾苦,也压根想不到这种小事。之前赵子称的内政功劳正常走中书省的门路上奏,只要蔡京的人觉得事情不大、没必要让皇帝知道,也就可以摁下不表。
\n
现在改走童贯奏报军功的渠道一起报上来,直达御前,终于又让赵佶惊喜了一把。
\n
原来这个侄儿,搞内政搞建设也这么有一手。更难得的是,之前搞外交也很有一手,居然夺了高丽人的土地后,还据理力争说服了高丽人让高丽主动服软、敬仰大宋天朝上邦的威严。
\n
这多提气啊?
\n
想到这些,赵佶都有些要喜得抓耳挠腮了。
\n
“怎么升赏他好呢?毕竟是宗室,兵权是绝对不允许再加了,掌管的州府也不能增多了,但屡立大功,阶官、爵位肯定是要提的。至于差事……
\n
诶,何不给他加一些与外夷谈判的差事呢?那些事务清贵,本就需要阶官、爵位较高者担任,才能显示我大宋体面,这样的差事,又不至于增加其权柄……”
\n
赵佶思前想后,竟觉得自己的计划非常完美。
\n
自古以来,搞外交工作都是体面清贵但实际政治势力不大的典型。后世那些欧洲国家,都是亲王贵族在搞外交,但这种活儿又无法拉起地方文官圈子,也接触不到兵权。
\n
古代华夏虽然没有西方那样的外交传统,但谈判的时候让贵人代表国家,也是相对常见的。如果地位低了,哪里有资格代表国家?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