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童贯没有办法,也只好另想其他应对之策。
\n
最终的结果,就是童贯不得不筹钱,筹一批“购买原材料的钱”,付给登莱官府,让官府去进货原材料组织生产。
\n
另一方面,童贯也动用不少渠道,上奏朝廷帮赵子称表功,试图通过为他说好话、助他升迁的办法,来换取更多物资层面的白漂。
\n
比如,腊月中旬的时候,童贯就舍下老脸,让受控于他的河北路转运使、京东东路转运使,都上奏莱州知州赵子称的助军大功,表示“因为赵子称筹措布、发明袄,让朝廷驻扎在河北的大军,过冬条件改善了很多,也避免了将士冻死”。
\n
这种奏折,童贯自己肯定是不能递的,但让转运使们出面、童贯暗中托人帮忙开绿灯一路放行,还是做得到的。
\n
递上去之后,童贯也不能白递,所以还要让京东东路转运使跟赵子称接洽,让他知道童太尉如此看重他,暗示赵子称知恩图报。
\n
与此同时,童贯身边还有人给他支招,建议他双管齐下,利用西军当中部分将领、之前因为一起并肩作战讨方腊跟赵子称有交情,让那些西军将领以相对私人的身份,给赵子称写信哭穷。
\n
请赵子称“看在同为朝廷效力”的份上,拉兄弟一把给点袄过冬。
\n
童贯也是老江湖了,听了这些建议后,当然也能分析出其中利弊来。他很快就意识到,如果用了这招,好处是确实可以额外白漂一批袄,但坏处则是容易给赵子称施恩于军队、进一步结好那几个西军将领的机会。
\n
站在朝廷的立场来看,这种事情肯定是要杜绝的,一个赵家宗室,已经拥有了两座州府的实权,怎么能再结交武将呢?要是让皇帝赵佶知道了,肯定不是好事。
\n
但另一方面,如果站在童贯自己的立场上,这点小事是无所谓的,就算让刘延庆、刘光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