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离得更远一些的台州吕师囊、温州陈十四,因为浙南山区险峻、路途遥远。王禀和杨志等人走陆路收服了兰溪江流域诸县后,再想转移去台州临海、温州诸县,行军非常艰辛。
\n
寒冬腊月,山区积雪,山道也几乎无法通行。
\n
最后,还是赵子称建议,让他们别拘泥于地图上看到的路途远近,宁可舍近求远走海路绕行,这才帮助王禀、杨志堵上了最后的短板。在二月底顺利把台州、温州余贼头目全部消灭,吕师囊、陈十四的首级也都送到了童贯手上。
\n
而在这个过程中,赵子称也借机又埋了一个伏笔:他利用王禀等北方新来的大将,不熟悉江南地理、初期进剿进展迟缓的现状,上书建言,希望朝廷能在杭州湾设立一支小规模的海船水军,以巡防浙闽沿海山区,避免后续再有贼情反复。
\n
因为浙南和闽中自古都是兵家不争之地,此前朝廷也没料到两浙也能有人造反,所以当地的武备向来是很松弛的,朝廷也从来没做过预案、规划一旦这些地方出乱子后该怎么剿。
\n
这次方腊和吕师囊、陈十四算是给朝廷和童贯上了一课。童贯结结实实认识到了“别看地图上浙南和浙北是连成一片的,实际上要从浙北打到浙南不能直接走陆路翻越无数大山,还不如走海路控制浙南和闽中各条大河的入海口,然后再逆流而上”。
\n
所以,留下已经在两浙路干了快两年的杨志、林冲、鲁达等人,让他们继续在当地维持秩序,是很有必要的。
\n
如此一来,赵子称也就避免了童贯回军的时候,把赵子称培养出来的杨志、林冲、鲁达也调走,甚至拉到西军里去当伐辽炮灰。
\n
赵子称很清楚,只要是童贯掌握大权,由童贯调度,并且后方还有赵佶这个昏君掣肘,北伐辽国肯定是打不赢的,而且北伐的失败并不是兵力不足导致的,恰恰是补给不足导致的。
\n
历史上宣和末年的北伐,军械军械年久失修,粮草粮草不够吃用,各地账目亏空严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