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好奇,便问引路的侍女。
\n
侍女解释:“这钱塘江每日潮信极大,要等江里的水位和盐桥河水位差不多时,才能开闸门,否则江潮倒灌进来,杭州城东都会被淹没一大片。
\n
听说自前代吴越国修了海塘以来,杭州其余各处江水,都不再为患,只剩茅山河和盐桥河入江的口子,闸门屡屡被冲垮,奴小时候还听祖辈说,几十年前江潮为害更大,苏学士任知州时,重修了这两个河口的闸门,才稍稍好了些,但后来年久失修,还是每况愈下。”
\n
慕容妍这一路上跟侍女接触,听她们几个说话都带成语,不由好奇:“听妹妹谈吐,也都是读过书的?还知道那么多掌故。”
\n
侍女们连忙自谦:“奴也是读书人家出身,家人都被方腊害了,被县君买了送给府君。”
\n
一连好几个都是这般说,慕容妍听后也不由感慨。不过这些侍女的忠诚度应该是没问题了,赵大哥打赢了方腊,也算是为她们的家人报了仇,这些侍女以后都可以放心重用。
\n
慕容妍一边等着江闸开门,反正也闲着无聊,就观察两岸民夫干活。她便看见一群民夫在把一块块的长条石一层层地垒起来,堆砌成两扇石质的大门。
\n
每一层长条石之间,都用水泥灰浆涂抹粘结,水泥灰浆里还埋入了长长的钢条,然后再在上面铺整块的长条石,一层层往上垒。垒好之后,外面再整体涂抹一层水泥灰浆,再包裹木板以防止脱落和腐蚀。
\n
相比之下,如今正在阻挡江水的那道三十多年前苏轼留下的老闸门,就只是用粗大的树木建造的。而且苏轼造的闸门是平的,两扇门之间没有拱形夹角。赵子称修的闸门却有明显的拱形夹角,对抗钱塘潮的水压时也会明显更强。
\n
慕容妍并不懂技术细节,但她仅仅只是观察两者的外表差异,也能肉眼看出赵子称修的东西比苏轼当年修的要好得多。
\n
慕容家的管事们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