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称也没忘提携自己人。杨志、鲁达扛住两翼的功劳,也被尽量往大了说,还强调了他们后续追击反攻时的战果。对于自己人,赵子称从来都是不吝啬提携褒美的,反正他本人又不需要那么多直接厮杀的军功。
\n
童贯惋惜了一会儿之后,倒也没太纠结,主要是童贯也没去过杭州,不知道杭州到底有多富庶,没有直观概念。
\n
他也就不能想象赵子称在这一战中、通过反缴获方腊掠夺所得,到底捞了多少家底,他的嫉妒心也就没那么重了。
\n
两浙路主官陈建、赵约也会适当给童贯意思一下,送一笔钱财以感谢童太尉的舟车劳顿。哪怕童贯没到杭州,杭州官员也是要给车马费的。
\n
有了这些钱财堵嘴后,童贯也就能想通了。
\n
一天之后,他就吩咐大军改道,沿着太湖西岸南下,直奔天目山。
\n
事到如今,最后擒获方腊本人的功劳,必须由童贯自己的嫡系部队完成,否则童贯回到汴京后,在赵佶面前都抬不起头来,他这一趟不等于是白跑白浪费国家钱粮了么。
\n
童贯麾下三将也都没有异议,同时童贯还给后方部队下令,让还没赶到江南的辛兴宗、王涣等人都不用来了,立刻就地驻防。或是稍稍回返、就近择军粮充裕无需转运之地就粮。
\n
这样少调动几万人,也能少费朝廷一点钱粮,省下来的东西也能勉强支撑后续再伐辽——如果朝廷确实还坚持要伐辽的话。
\n
最后,童贯还火线下达了一些人事调动任命,主要是为了酬勋和压制某些人在军中冒头太快的趋势。
\n
其中一些级别比较低的人事任命,童贯就直接依便宜行事之权、以他自己的名义发下去了。
\n
还有一些级别比较高的,就六百里加急先送到汴京,让赵佶亲自拿主意。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