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主考,听说卷子也都是胡乱生搬硬套些兵书罢了。”
\n
赵子称对宋朝武举的认识,还停留在历史书层面,此前并未亲自接触过。听安道全说了这些见闻,他才知道如今的武举糜烂成什么样子。
\n
他自己是考过了太学上舍试的,已经可以做更体面的文官。如果没考的话,以他如今的三脚猫功夫,去考一考武科估计也能过。
\n
他不想再聊这么丧气的话题,当下放下弓,叹了口气:“到了汝宁、转入汴河之后,找个码头歇息一夜吧。这些日子在淮河上逆水行舟,日夜赶路程,水手们都够累了。
\n
进入汴河后应该就安全了,今明两晚,允许他们每人喝三碗,但是要分成两批,每晚只能有一半的人喝。只是给他们解解乏的,不能喝多了。”
\n
赵子称手头有点小钱,主要是之前帮了慕容家后,慕容家给他的。
\n
一路上请将士们吃喝,都是赵子称自掏腰包,应奉局本身的额定待遇可没那么好。
\n
由于经常能有酒肉,那些军汉和水手也都服气赵子称,哪怕干活苦点累点也认了。
\n
船队很快按照赵子称的交代,又紧赶慢赶了半日,终于从淮河重新进入了运河。
\n
水手们都颇为疲累,便就近找码头泊靠。
\n
因为运河繁忙、往来船只众多,但这附近的县城却不大,没有营建水门,泊靠的大船无法进城,只能是在城外的码头镇子上过夜。不过附近的镇子也都是有军事防御的,有简单的木质和夯土寨墙,还有不少哨楼望楼,平素也都有一营本地厢军驻防。
\n
一营理论上满员五百人,不过按北宋末年的糜烂吃空饷,普遍也就实额二百人。淮西比较穷困,靠近山区,实际情况比平均情况更差,估摸着一个营也就百来号人。
\n
船队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