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放回桌子上,他再笑着说:“妹夫你和翠莲也是勤俭持家的好模范。这不,大多数还是黑白的,你这里已经换上了大彩电。”
\n
林春平看看那台“牡丹”牌彩电,也笑了:“这是翠莲非要买的。说起来,别说电视钱,光是为买它的彩电票儿,就花了一千多呢!”
\n
九十年代初,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的时候。
\n
老百姓攒了点儿钱,都在明里暗里地比较着,改善自家生活状况。
\n
大的方面来说,自然是住进新楼房,电话、抽水马桶,先用上了;
\n
小的方面来说,就是打几件新家具,甚至买辆摩托车骑。
\n
再有,黑白电视换彩电,也令百姓们颇费心思。
\n
钱挣得多了点,但是物资的生产速度,却未跟上来。这也物资紧俏,使得社会资金的暗嘲躁动。
\n
以彩电为例,由于供不应求,就再生出了凭票购买的事。
\n
国产彩电价格还算合理(相对当时的国外进口彩电的售价而言),大致在两千元左右,但是没货啊!
\n
于是,人们就找到一切可以找到、利用的关系,请客吃饭、买烟送酒,只为那张彩电票。
\n
而这张本是调剂有无的小纸片,立即身价悄然暴涨,另需数百至一两千元,才可以得到。有了这张彩电票,才能去到商店或者厂里买回来。
\n
国外进口的,一般都是富裕阶层购买,或者就是结婚争面子的小夫妻,四处拼凑借钱买来的。
\n
当时一台进口彩电万八千的价格,对于月薪数百元的普通百姓而言,真是震撼人心的——即便如此昂贵,仍需要凭彩电票购买!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