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次,要是能解决这个问题……
张主任适时插话:"小孙啊,你这就是觉悟高。个人恩怨是小,集体利益是大。"他转向刘福,"老刘,你看小孙这胸襟,值得学习啊。"
刘福连连点头,脸上的肥肉跟着颤动:"是是是,孙干事大人大量,我真是惭愧……"
又客套了几句,刘福灰溜溜地走了。
会议室门一关,张主任就嗤笑出声:"这个刘福,仗着地区有人,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孙玄重新点上支烟,眯着眼睛吐了个烟圈:"张叔,我看这事没完,刘福今天服软是因为您出面,背地里不定怎么记恨呢。"
"他敢!"张主任从抽屉里摸出个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你看看这个。"
孙玄凑过去,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几条信息:刘福,原地区商业局干部,1966年曾因贪污被调查,后调任红山县革委会副主任。其侄子刘仁,原县机械厂工人,因参与武斗被开除,现无业……
"这是?"孙玄抬头。
张主任合上本子,冷笑:"我早就让人查他了。
这小子在地区就不干净,调来咱们县还不知收敛。前几天商业局老周跟我说,刘福暗示要'关照'他爱人的纺织厂,这不明摆着要伸手吗?"
孙玄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想起自己空间里那些堆积如山的物资,突然有了主意:"张叔,我倒有个想法。
刘福不是想插手物资分配吗?咱们就让他插个够……"
窗外,北风卷着枯叶拍打着玻璃,发出沙沙的响声。
会议室里的谈话声渐渐低了下去,偶尔传出几声意味深长的轻笑。
腊月二十四的风,裹着碎雪片子往人骨头缝里钻。
孙玄揣着刚点完的物资清单,指节冻得发红,清单上“沪市特产条绒布二十匹”“一级红枣三十斤”的字迹被他攥出了褶皱。
县革委会的青砖走廊里空荡荡的,只有他的胶鞋踩在冻土上的“咯吱”声,像根细针,扎着这年关将近的寂静。
“进来。”张主任的声音从办公室里飘出来,裹着煤烟味。
孙玄推门时,一股热气扑在脸上,张主任正对着煤炉烤手,干部服的袖口磨出了毛边,露出腕上那道枪伤——那是在战场上留下的,如今是他在革委会里最硬的底气。
“小孙,快坐,东西都齐了?”张主任抬头边问边往炉子里添了块焦煤,火苗“腾”地舔上炉壁,映得他眼角的皱纹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