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蛙,蚓螈,蝾螈的祖先。】
【第二类是壳椎类,羊膜动物祖先,有很多种类,比如始祖单弓兽,油页岩蜥,林晰,谁也不会想到,壳椎类未来会战胜鳞片锥类,甚至向天空发起冲击。】
【这个时候是刚开始,刚开始时离片椎类占优,壳椎类处于生态系统的边缘位,长相也是千奇百怪。】
【这里要提一类动物,爬行形类,这类动物兼具羊膜动物与两栖动物的特点,这类动物里有一个物种,叫西蒙螈,有两栖动物的头骨以及羊膜动物的脊椎。(放出图片)】
【还有一个物种叫做阔齿龙(放出图片),是最早进食高纤维的四足动物,说白了,就是吃草。】
不少人都看明白了,这是两栖动物跟爬行动物的祖先啊。
【陆地里说完了,接下来说说海洋里,经过泥盆纪大灭绝的打击后,生物造礁活动一蹶不振,珊瑚发育不良。】
【珊瑚礁变少后,生态位还是要有物种补上的,补上这个空位的就是叶状早礁,这也算是石炭纪海洋的特色,这里提一嘴,珊瑚虫跟造礁藻类到现在也战斗,水流,温度都会影响它们之间的战局。】
提起这个,那些对珊瑚有接触的人有话说,这不就是珊瑚嘛,不同的海域珊瑚产量,都不一样,应该也是因为海域的环境影响了珊瑚虫跟造礁藻类,最后导致有不一样的结果。
【在这样的环境下,依赖礁生存的腕足动物受到打击,多样性跟数量也受到打击,而且吧,腕足动物不比双壳纲,腕足动物是狭盐类。】
【狭盐类的意思就是这类生物结构简单,海水盐度变化后就不能适应了,所以只能生长在特定盐度的海域。】
看到这个,有人思考起一个问题,这个狭盐类,看起来竞争力差了点啊,按照这激烈的竞争,现在还能有生存下来的吗?
【而双壳纲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类动物就是贝壳,蚌类,这类动物有一些运动能力,但不强,可这比起腕足动物好太多了,这个技能让它们在泥沙里站住脚跟,还扩展了海域。】
【据研究表示,石炭纪就有早期河蚌了,河水跟海水不同,海水有的地方还是挺平静的,可河流不一样,一直在流动,普通的双壳类若是从海里到河里,那浮游的幼体可能会被冲走。】
【可河蚌发育出了勾介幼虫这个技能,河蚌的幼体会附着在鱼类身上,搭鱼类顺风车,慢慢攒够营养后进行变态发育,变成幼蚌,这个道理跟一些植物靠着动物来传播种子是一个道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