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这座曾经的九国租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繁华都市,此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成一座巨大的战争堡垒。
刘文锋那番“二十万不够塞牙缝”的豪言壮语,如同给这座城市打了一针强心剂。
原本因为日军大兵压境而产生的些许恐慌,迅速被高涨的爱国热情和对刘文锋的盲目信任所取代。
码头上,曾经用来装卸洋货的吊机,如今正吃力地吊装着一门门黑黝黝的岸防炮。
这些都是刘文锋从系统商城兑换出来,又经过兵工厂紧急组装的“大家伙”。
它们被安置在精心选择的炮位上,炮口直指渤海湾,准备随时给鬼子的其他陆军海战队送上一份“见面礼”。
城内,一条条主要的街道被路障和铁丝网分割得七零八落。
曾经的洋行店铺,如今变成了坚固的街垒和火力点。无数穿着灰色军装的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最后的战前准备。
他们的脸上,虽然带着大战将临的凝重,但眼神中却看不到丝毫的畏惧,反而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这些士兵,大部分都是刘文锋在津门招募的新兵。
他们或许缺乏战斗经验,但保家卫国的热情,却丝毫不逊于那些老兵。
更何况,他们手中的家伙,可不是以前那些老掉牙的“汉阳造”或者“中正式”。
清一色的56式自动步枪,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让每一个握着它的士兵,都凭空增添了几分底气。
“他娘的!有了这玩意儿,小鬼子来多少老子都不怕!”一个年轻的新兵,抚摸着手中的56式,兴奋地对身旁的战友说道。
“那是!听老兵说,这枪一梭子出去,小鬼子就得倒下一大片!比他娘的歪把子强多了!”
津门的老百姓们,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
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守城部队运送物资,修筑工事,救护伤员。
一些略懂医术的郎中,甚至在城内开设了临时的野战医院。
商会的大老板们,也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支援前线。
“刘司令是为了保我们津门,保我们龙国!我们津门爷们儿,就算砸锅卖铁,也得支持司令!”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将家中仅有的一袋白面,送到了部队的伙房。
“我儿虽然年幼,不能上阵杀敌,但我可以照顾伤员!只要能打跑小鬼子,让我做什么都行!”一名中年妇女,带着几个年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