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虽经打压,但依旧根基深厚,时刻想着夺回往日的权势;而那些新提拔的关东、江南官员,虽为他所用,却也各怀心思。
在回宫的路上,街道两旁站满了百姓。他们有的面露敬畏,眼中闪烁着对帝王的尊崇;有的则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疲惫。杨广坐在龙辇之中,透过车帘的缝隙看到这些百姓,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曾经,他一心想要打造一个盛世帝国,让天下百姓都能沐浴在大隋的恩泽之下,可如今,百姓却在繁重的劳役、严苛的赋税下苦苦挣扎。
回到皇宫后,杨广屏退众人,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当下最要紧的是平定各地起义军,恢复帝国的稳定。可这谈何容易,多年征战,国库空虚,兵力分散,要想迅速扑灭起义的烽火,实在是难上加难。
正思索间,太监总管匆匆入殿,跪地启奏:“陛下,宇文化及求见。”杨广微微皱眉,稍作犹豫后,说道:“宣他进来。”
宇文化及快步走进殿内,行过大礼后,恭敬地说道:“陛下,此次太原之行,李渊父子虽看似忠心耿耿,但臣始终觉得他们暗藏野心。此次未能扳倒他们,臣实在心有不甘。臣以为,应当继续派人监视他们,一旦发现有任何不轨之举,立即处置。”
杨广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说道:“李渊父子之事暂且放下,如今各地起义军才是心头大患。你可有良策?”宇文化及低头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对那些势力较小的起义军进行招安,许以官职、钱财,分化他们的力量。对于李密、窦建德等势力较大的,再集中兵力进行围剿。”
杨广听后,没有立刻表态,只是微微点头。他清楚,宇文化及的建议看似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招安,谈何容易,那些起义军又怎会轻易相信朝廷的承诺;而围剿,又需要大量的兵力和钱粮,如今的隋朝,是否还能承担得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在洛阳城的一间不起眼的酒馆内,几个身着粗布麻衣的人正围坐在一起,低声交谈。其中一人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小声说道:“如今陛下归来,朝廷必定会加大对我们的围剿力度。我们必须尽快与其他义军联络,共同对抗朝廷。”另一人点头道:“没错,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听说瓦岗寨的李密广纳贤才,势力越来越大,我们或许可以与他们联合。”
而在洛阳城外的一处军营中,一位年轻的将领正在帐中来回踱步。他叫罗士信,年少成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