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湮灭之外的光
三个月后,天火琉璃被安置在特制的能量屏障中,成为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游客透过屏障,可以看到琉璃内部流动的光带——那是反物质与正物质在1:√2比例下永恒的共舞,既不彻底湮灭,也不相互排斥,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激进派转型的研究员们发表了《反物质平衡论》,其中最震撼的发现是:天火琉璃能稳定地释放清洁能源,效率是现有核电站的141.4%——正好是√2的近似值。“我们花了三百年误解的‘净化’,其实是‘转化’。”曾经的首领在发布会上展示着数据,“就像徐光启说的,天之大道,不在独霸而在共生。”
赵莽最后一次检测天火琉璃时,同步辐射仪的屏幕上,511keV的湮灭线旁,自动生成了行注释:“反物质与正物质的湮灭,不是终结,是新物质的诞生——就像不同文明的碰撞,终将在平衡中孕育更璀璨的智慧。”
库房外的阳光穿过玻璃穹顶,在琉璃上折射出七色彩虹,每种颜色的波长比都精确符合1:√2。赵莽知道,这才是天火琉璃的终极秘密:三百年前的反物质湮灭,不是灾难的终点,是徐光启留给后世的启示——真正的力量从不是彻底的毁灭或征服,是找到不同存在和谐共生的比例,让对立的能量在平衡中,绽放出超越想象的光芒。
琉璃中的湮灭信号
量子显微镜的蓝光穿透淡绿色琉璃时,赵莽的呼吸下意识放缓。屏幕上的六重对称气泡正在缓慢旋转,每个气泡的直径按1:√2的比例递增,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反物质约束磁场三维模型重叠度达97%。最中心的气泡里,枚璇玑玉碎片悬浮在真空环境中,玉面的六芒星刻痕正发出与511keV湮灭线共振的微光。
“钕铁硼是永磁材料的核心。”他调出王恭厂遗址的土壤检测报告,1626年爆炸中心的钕元素浓度曲线突然与琉璃气泡的分布轨迹重合,“明代没有这种提纯技术,除非……”赵莽猛地抓起琉璃,铅制容器的内壁上,徐光启的“玄扈”印章在反光中显形,印章的纹路里嵌着极细的银丝,组成“西洋银石”四个字。
南京博物院的恒温库房突然响起警报,安防系统显示有未知磁场正在穿透铅屏蔽。赵莽的同步辐射检测仪自动切换到防御模式,屏幕上跳出组加密坐标——指向北京西洋馆的地宫。更惊人的是,坐标旁边的拉丁文注释被量子解密后显示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