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9年剑桥大学档案馆的恒温库房里,空气里浮动着陈年羊皮纸的焦香。林夏的量子扫描仪贴着1712年皇家学会会议记录的边缘,蓝光在哈雷绘制的彗星轨道上流淌,像在给三百年前的墨迹做CT扫描。当光束扫过轨道近日点参数(14.21°)时,扫描仪突然发出蜂鸣——参数旁的空白处,淡墨掩盖下的朱砂痕迹正在显形,组成串经纬度坐标:北纬32°03',东经118°46',与2098年南京地陷现场的坐标分毫不差。
“14.21°被改成了1421年?”助手小陈放大扫描图,哈雷的羽毛笔轨迹在参数末尾有明显的涂改痕迹,原本的小数点被硬生生描成了竖线,“1421是郑和下西洋的年份,谁会在皇家学会的正式记录上做这种手脚?”他的指尖划过篡改处,光谱分析图上突然跳出钕铁硼晶体的衍射峰,颗粒排列成的曲线与量子护盾的能量曲率完全吻合,只是相位恰好相反——像个镜像的陷阱。
林夏调出《郑和航海图》的全息投影,将朱砂坐标与图中“古里国”的标注重叠,发现南京地陷的经纬度正落在郑和宝船的锚地遗址上。“1712年的会议记录里,哈雷预测这颗彗星会在2099年回归,近日点角度14.21°是安全值。”她用扫描仪比对篡改前后的轨道参数,被改成1421年的角度会让彗星在回归时与地球同步轨道相切,“但改成1421°后,轨道就变成了撞击预警——这不是笔误,是精准的轨道篡改。”
恒温库房的警报突然响起,通风系统灌入的气体带着钕铁硼的特殊腥味。林夏迅速启动扫描仪的反干扰模式,发现库房的钢梁里嵌着微型磁控装置,正试图销毁羊皮纸。她将扫描数据上传至全球备份系统时,小陈在篡改痕迹的边缘发现了个极小的希伯来字母“?”(Zayin,剑),与圣殿骑士团激进派的标记一致。
“他们想让彗星撞向南京的量子护盾枢纽。”林夏放大“1421”这个数字,它在蓝光中分解成四个希伯来字母,组合起来是“???????”(Derekh,道路),“1421年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被他们改成了彗星的撞击路径。钕铁硼晶体的反向曲率,是为了让护盾在彗星靠近时自动关闭防御——就像给城门装了反向的锁,敌人来时反而会自动打开。”
档案馆的恒温系统突然失控,羊皮纸在高温中开始卷曲。林夏用青铜权杖的石榴石对准羊皮纸,蓝光与朱砂坐标产生共振,显露出被掩盖的原始参数:近日点角度14.21°,旁边用拉丁文写着“Non t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