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光谱解密
第一章:甲骨文的紫外线印记
2093年的伦敦大英博物馆,特制紫外线灯的光束穿透恒温展柜,落在1687年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扉页上。林夏盯着全息屏上的光谱分析图,十七世纪的羊皮纸在254纳米波长下泛起奇异的荧光,原本空白的页脚处,竟显影出个暗红色的符号——像支展开的盾牌,边缘带着锯齿状的纹路,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盾"字完全吻合。
她的指尖在触控屏上滑动,调出甲骨文数据库的三维模型。两个符号在全息投影中重叠,锯齿的数量、盾牌的弧度、甚至最细微的刻痕都分毫不差,仿佛三千年的时光从未在这道印记上留下距离。"这不可能。"林夏的呼吸拂过面罩,在有机玻璃上凝成白雾,"牛顿不可能见过甲骨文,殷墟是1928年才开始发掘的。"
展柜旁的小陈突然压低声音,他的便携式光谱仪正发出急促的蜂鸣:"检测到特殊荧光剂,成分是硫化镉与碳纳米管的混合体——十七世纪绝不可能有这种工艺。"他的镜片反射出展柜锁芯的红光,"而且有人动过手脚,恒温系统的参数被篡改过,刚好能在254纳米波长下激活符号。"
林夏的目光落在扉页边缘的藏书票上,那是枚褪色的苹果图案,果核的位置有个微型六方格子,与她锁骨间的石墨烯项链链节完全一致。三年前陆明失踪前,曾在视频里给她看过同样的格子:"牛顿的手稿里藏着时空锚点的密钥,藏在最不可能被发现的地方。"当时他的实验室正遭受不明攻击,背景音里的警报声与此刻小陈光谱仪的蜂鸣频率惊人地相似。
紫外线灯突然闪烁,符号的锯齿开始旋转,在全息屏上组成道半透明的光轨。光轨的终点指向博物馆的东方馆,那里陈列着殷墟出土的甲骨片。林夏的项链突然发烫,链节的六方格子在皮肤上烙下灼热的印记——与符号旋转的频率完全同步。"是陆明的加密信号。"她抓起应急包里的紫外线手电筒,"他在告诉我们,甲骨文和牛顿符号是把组合钥匙。"
东方馆的展柜前,保安的影子在地面扭曲成奇怪的形状。林夏的热成像仪显示,他们的体温异常偏高,耳后的皮肤下有个微型热源,与三年前攻击陆明实验室的雇佣兵特征一致。"主脑的人也来了。"小陈将光谱仪调成伪装模式,屏幕上的分析数据瞬间变成普通游客的自拍界面,"他们要的不是符号本身,是激活符号的方法。"
林夏的手电筒光束落在块编号为"YH127"的甲骨片上,这片出土于19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