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锁住了自己的意识。”女人突然瘫坐在地,机械臂的面板弹出份遗嘱,“他说当六方格子亮起时,后代要选择守护,不是掠夺。”遗嘱的末尾,牛顿的签名旁画着个微型护盾,与林夏腕表里的模型一模一样。
蓝紫色荧光在射电望远镜的转动中渐渐融入星空,每个量子点都化作颗恒星,在宇宙中组成永恒的六方格子。林夏的腕表收纳槽里,第七颗星的光点仍在闪烁,只是这次不再发烫,而是带着温柔的震动,像陆明在说“我们快见面了”。
小陈抱着显微镜跑来时,《原理》的第137页已经恢复平静,只有在暗场模式下,才能看见那些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蓝紫色痕迹,像牛顿用原子写下的承诺。林夏知道,这原子搭建的防御塔从来不是为了隔绝,而是为了连接——连接1687年的智慧,2077年的等待,和2089年的奔赴,在时空的长河里,筑起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天文台的穹顶缓缓闭合时,她握紧腕表望向星空。那些由量子点化作的恒星正在闪烁,六方格子的轮廓在星空中若隐若现,像在指引她:沿着原子铺就的路走下去,终会在某个顶点,与那个用石墨烯写满爱意的人重逢。
第一章:墨里藏星:碳骨星图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林夏放大模型的核心区,那里的量子点排列出一串摩尔斯电码,翻译后是“流体即盾,碳为星骨”。她突然想起牛顿的炼金术手稿——那些被学界视为“伪科学”的符号,原来都是石墨烯结构的原始画稿。
银镯的全息屏自动调出炼金术手稿的扫描件,林夏将摩尔斯电码与符号重叠,六方格子的轮廓瞬间浮现。最复杂的“哲人石”符号拆解后,竟是石墨烯量子点的三维堆叠图,每个碳原子的位置都标注着星图坐标,与《原理》第137页的量子点分布完全对应。
“流体是能量流,碳是结构骨。”小陈的指尖点过模型核心,那里的量子点突然重组,化作颗微型碳星,“牛顿用炼金术当幌子,其实在研究时空的基本结构!”他的话被阅览室的玻璃震颤打断——女人的机械义眼正对着展柜发射探测波,摩尔斯电码的频率让玻璃产生共振,像在敲开一道无形的门。
林夏迅速将《原理》夹进古籍修复专用的防潮袋,量子点的蓝光透过塑料袋,在她手心烙下碳星的印记。这让她突然想起陆明的玩笑:“等我们破解了石墨烯的秘密,就把婚礼请柬刻在碳原子上,让全宇宙都知道。”此刻手心的印记发烫,像在回应那个未完成的约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