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还不到它的万分之一。”
实验室的气氛变得凝重。如果这是自然形成的物质,意味着现有的材料科学理论需要彻底推翻;如果是人造的……王教授不敢深想,他拿起光谱分析报告,上面的元素峰值在周期表上形成一道诡异的曲线,终点指向一片空白区域——那是尚未发现的超重元素区域。
“它的原子核里,至少有150个质子。”王教授的声音带着干涩,“这种元素会在瞬间衰变,根本不可能稳定存在。但它……不仅稳定,还能维持复杂的结构。”
林晓突然想起那块在悬魂岭发现的玉璇玑。当时玉璇玑展开时,五个玉牙的尖端也曾闪烁过相同的蓝光,似乎与这合金有着相同的能量源。他打开地质数据库,调出悬魂岭的地层分析图,发现那里的岩石样本中,含有微量的未知同位素,半衰期长达数十亿年——这意味着合金至少在数十亿年前就已存在。
“数十亿年前,地球还处于冥古宙,连最原始的生命都没有。”林晓指着同位素数据,“如果它是人造的,制造者只能是……外星文明,或者是某种已经灭绝的史前文明。”
“史前文明?”小张嗤笑一声,“那不成神话了?”
“神话往往是被遗忘的历史。”林晓打开手机,调出一组图片——那是他在大学考古课上拍的良渚玉琮,表面的纹路与合金的螺旋符文有着惊人的相似,“良渚人在5000年前就造出了误差不超过0.1毫米的玉琮,他们的技术来源至今是谜。或许……他们也接触过类似的合金?”
王教授沉默着,他拿起良渚玉琮的图片与合金符文对比,突然发现两者的螺旋角度完全一致,都是137.5度——这是斐波那契螺旋的黄金角度,常见于向日葵种子、鹦鹉螺壳等自然造物,却很少出现在人工制品上。
“不是巧合。”王教授的手指在图片上划出连接线,“从良渚玉琮到璇玑玉,再到这块合金,都遵循着相同的数学规律。这说明存在一个贯穿人类文明史的知识体系,只是我们失传了。”
就在这时,隔离舱突然发出嗡鸣。合金的蓝光变得强烈,表面的符文投射在墙上,形成一个动态的星图,其中一颗恒星的位置正在缓慢移动,最终与太阳的位置重合。星图下方,浮现出一行用楔形文字写成的符号,恰好与苏美尔文明泥板上记载的“太阳系第十大行星”描述一致。
“苏美尔人在6000年前就知道海王星的存在。”林晓的呼吸变得急促,“他们说这些知识来自‘来自天空的神’,或许就是指携带合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