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现场的异象,最终在申请表上签下名字:“三号实验室归你主导,但必须遵守安全规程。”
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周,林晓几乎住在了隔离舱旁。他用红外光谱仪扫描了合金的每一寸表面,发现那些古老符文的深度只有纳米级,却能吸收所有频段的电磁波,唯独对人类脑电波异常敏感。当他在合金前入睡时,监测仪显示两人的脑电波频率完全同步,像两颗共振的星辰。
“它在模仿你的脑波。”神经学专家陈博士指着屏幕上重叠的波形,“这意味着它具备某种学习能力,或者说……是在试图理解你。”
林晓对此深信不疑。他发现当自己默念大学时背过的《周髀算经》,合金表面的符文会变得明亮;而当小张用英语念物理公式时,符文会黯淡下去。这种选择性响应,证明它能识别特定的语言或逻辑体系,极有可能是古先民留下的“信息载体”。
第二周,他们尝试用高温加热合金。当熔炉温度达到2000℃时,合金不仅没有熔化,反而释放出更强的反重力场,将实验室的金属工具全部吸到舱壁上,排列成与符文一致的螺旋形。林晓突然想起古籍里“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句子,试着调低温度,用温水浇灌合金——幽蓝光瞬间变得柔和,工具纷纷落下,在地面拼出个清晰的“水”字。
“它不抗拒温和的能量。”林晓记录着数据,指尖在笔记本上画出符文与汉字的对应关系,“高温会激发它的防御机制,就像……有自我意识。”
这个猜测在第三周得到印证。当材料学教授试图用强酸腐蚀合金时,隔离舱突然发出刺耳的嗡鸣,合金表面的符文飞速旋转,在舱壁上投射出一段动态影像:无数类似的合金从天空坠落,嵌入地球的各大板块,古先民们跪在地上,用血液在合金上绘制符文,额头的印记与林晓胸口的符号完全相同。
“是史前文明的记录!”陈博士激动地调整投影仪,“这些合金不是地球原生的,是外来的‘种子’,用来稳定地球的地质结构!”
林晓的心脏像被重锤击中。他盯着影像里古先民的动作,下意识地抬手抚摸胸口的印记,突然明白老乡说的“星子转世”是什么意思——他们是古先民的后裔,身上的印记是激活合金的“钥匙”。当他将这个发现告诉团队时,李明沉默良久,终于拿出一份加密文件:“其实总部早就发现过类似的合金碎片,都出现在板块交界处。”
文件里的照片让林晓呼吸一滞。昆仑山的冰川下、马里亚纳海沟的沉积物中、甚至玛雅文明的金字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