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是一份从未公开的明代航海日志,记录着1421年郑和船队某次"失踪"航行的细节:"于深海见异象,有光如白昼,照见天上宫阙。"日志末尾的星图坐标,与他们刚刚破译的星际航线完全重合。
窗外,东海的夜空突然划过一道不属于任何已知天体的轨迹。林微望着那道转瞬即逝的光痕,终于明白明代海禁背后的真相——五百年前,人类就已经站在了宇宙文明的十字路口,而如今,这个被时间掩埋的秘密,正在量子复苏的浪潮中重新浮出水面。
第六章:呼吸协议
林微的手指在全息键盘上飞速敲击,将大气编码程序导入量子解析器。当数据流重组的瞬间,实验室的警报突然转为刺目的猩红——程序核心部分赫然是一套完整的生物改造方案,被命名为“呼吸协议”。
“这不是简单的通讯代码。”林微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它能改写生物的代谢底层逻辑,将地球生命的氧气主导型呼吸,强行转化为以二氧化碳为核心的代谢模式。”全息屏上,模拟的人类细胞在协议作用下,线粒体结构发生惊人变异,原本用于分解氧气的酶系统,竟开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载体。
助手调出明代倭寇史料,泛黄的战报在虚空中展开。1512年那场针对遣明使团的突袭战细节被量子放大,画面中倭寇首领的佩刀刻着与光子晶体相同的纹路。更令人震惊的是,战报旁的批注写着:“倭人所求,非财帛也,乃天外秘术,可改天换地。”
“倭寇袭击使团是为了夺取呼吸协议!”林微将倭寇活动轨迹与明代天文观测记录重叠,发现每次大规模侵袭都与特定星象吻合——当α半人马座某颗暗星升至中天时,沿海就会爆发激烈海战。而那些被倭寇掠夺的船只,货物清单里永远藏着几箱标注为“瓷器”的神秘物品,根据量子成像技术还原,箱中装着的正是光子晶体的半成品。
实验室的量子计算机突然启动自毁程序,红色倒计时在所有屏幕上跳动。林微扑向控制台,却发现操作界面被替换成呼吸协议的三维模型。在系统彻底崩溃前的最后一秒,她截取到一段来自明代的加密留言:“此术若现,生灵涂炭。倭人欲借星力,将众生化作‘气态傀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培养舱中的干细胞开始集体发出高频震动,它们的细胞膜表面浮现出微型的二氧化碳转换装置。林微看着这些细胞,突然想起船旗光子晶体那异常的CO_2/O_2光谱比——原来八百年前,地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