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着颠覆性转变。
舷窗冰霜表面浮现出诡异的螺旋纹路,那是拓扑绝缘体表面态的具象化呈现。马约拉纳费米子在冰晶晶格中悄然苏醒,这些"天使粒子"以零能量损耗的方式传递信息,形成天然的量子防护屏障。当倭寇发射的基因编辑光束击中舷窗,马约拉纳费米子如银蛇狂舞,将光子流切割成无法重组的量子碎片。霜花在攻击中不断消融又再生,每一次相变都在强化拓扑保护态,仿佛战船披上了一件由冷焰编织的量子铠甲。
量子破译武器:利刃中的数学幽灵
在战船的锻造舱内,一柄通体泛着紫金色光芒的戚家刀正在成型。这把由掺杂稀土元素的铌钛合金(NbTi/Nd?O?)打造的利刃,绝非传统冷兵器。科研人员将黎曼猜想的数学精髓注入材料晶格——通过精确调控稀土原子的分布,使刀身内部形成模拟黎曼零点的量子共振腔。当刀刃划过空气,刀身震荡频率竟与黎曼零点劈裂公式Z(t)=e^{iθ(t)}ζ(1/2+it)完美契合,产生能够撕碎量子加密的特殊谐波。
实战中,这把刀展现出令人震撼的破坏力。面对倭寇船舰的钙钛矿光子密码护盾,赵莽凌空挥刀,刀刃激发的量子隧穿效应遵循P≈exp(-\frac{2d\sqrt{2m(V_0-E)}}{\hbar})的概率公式。在纳米级的刀刃与护盾接触瞬间,刀身内的稀土原子引发剧烈的量子共振,将护盾材料的能带结构强行撕裂。那些曾坚不可摧的加密光子晶体,在黎曼零点谐波的轰击下,如同遭遇高温的冰雕般轰然崩塌。
最惊人的是刀刃的"破译"能力。当刀锋划过倭寇的量子通信光缆,马约拉纳费米子与黎曼共振腔产生协同效应,将光缆中传输的加密信息当场解析。被切开的量子比特流在刀刃表面重组,显露出倭寇的攻击计划。这种将数学公式实体化为武器的创举,彻底改变了海战规则,让密码攻防从虚拟的量子空间延伸到了物理世界。
冰火交织的量子战场
在某次关键战役中,赵莽的战船同时遭遇汞雾封锁与光子密码攻击。双相散热系统生成的拓扑冰霜将基因编辑光束拒之门外,而戚家刀则如游龙般穿梭敌阵,所到之处量子护盾碎裂、加密信号泄露。当倭寇旗舰试图启动自毁程序时,赵莽果断挥刀,黎曼零点谐波顺着量子线路逆向传导,直接瘫痪了敌方核心系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场战斗中,冷与热、数学与物理、防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