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天监算了朱翊钧和张若兰的生辰,礼部选出的四百多位秀女,没有一人比张若兰的八字更加与朱翊钧相配。
\n
因此,朱翊钧特地召见了杨汝常,盛赞他专业过硬,并催促他赶紧把历法新书编出来,不能耽误老百姓耕种。
\n
礼部开始准备皇帝大婚的流程,婚期定在次年二月。
\n
朱翊钧本不打算在此事上花太多心思,都交由皇太后和礼部去筹备,按流程办就行。想不到,有些人就是要乐此不疲的给他添堵。
\n
又有大臣进言,力劝他大婚不可铺张,耗费国库太多银两,应勤政节俭,多为百姓着想。
\n
这话说得,好像全天下都在过苦日子,就皇帝极尽奢靡。
\n
朱翊钧反问对方,这几年,大明境内何时出现过大面积灾害?何地闹过饥荒,百姓大规模死亡?
\n
这几年风调雨顺,各地粮食产量黏连增长,不敢说全国百姓共同富裕,至少与嘉靖、隆庆时期比起来,税赋减轻了不少,绝大多数人也能填饱肚子了。
\n
就连困扰大明近百年的流民问题,也通过取消从业限制而逐步解决。
\n
况且,他只是让礼部按流程筹备大婚,何来铺张一说。
\n
这些言官,先给皇帝预设一个罪名,再苦苦规劝,以彰显自己敢于直谏。
\n
无中生有算是被他们玩明白了。
\n
朱翊钧命吏部挑了个偏远地区的贫困县,把这位劝他不要铺张的御史外放。并下旨,三年内,赋税征收考核不达标,直接罢免。胆敢欺压百姓,胡乱增加苛捐杂税,严惩不贷。
\n
如此,没有人敢再拿大婚之事来烦他。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