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幕,眼前突然浮现出女儿的面容——如果她还活着,应该也可以参加这三所学院的入学考试吧!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他转身挤出人群,朝城门方向走去。
跑过街角时,他差点撞上一个衣着华贵的老者。那人身后跟着几个家仆,正阴沉着脸看向县学方向。
"...荒唐!女子入学,成何体统!"老者怒斥道,"我这就写信给咸阳的叔父,这等违背祖制的乱命必须..."
"老爷慎言!"一个家仆慌忙制止,"您忘了郑郡守是怎么倒的?"
老者脸色一变,甩袖而去。赵老六站在原地,突然明白了新政面对的阻力有多大。但他更明白,对那些女子、对那个脏脸少年,这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城门外,远处村庄的轮廓已隐约可见,一缕炊烟正袅袅升起,如同这新时代的希望,缓缓升上大秦的天空。
与此同时,咸阳宫中,一场更深刻的变革正在酝酿。
"大王,这是臣和国策相一起拟定的《官吏考成法》草案。"冯去疾呈上几张书写的满满当当的纸,"今后官员升迁,不再仅凭资历,而要考核新政执行成效、辖区赋税完成率、诉讼结案率等实绩。"
秦王仔细阅读着草案,突然问道:"那些被革职的郡守县令,空缺如何填补?"
"臣正欲禀报。"冯去疾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按照大王先前指示,臣从各郡选拔了一些年轻吏员,他们有的出声寒微但才干出众,有的本就是世家子弟,品相端正。"
"好!"秦王拍案而起,"就从这批新人开始,让天下知道,大秦的官位有才者居之!"
一个月后,赵老六再次来到县司法司领取判决文书时,发现主审官竟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老丈,您的地界纠纷已经查清。"年轻法官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邻村王五侵占的二分地必须归还,县里会派人监督执行。"
赵老六捧着盖有鲜红官印的判决书,双手颤抖。他活了五十岁,第一次感受到"公道"二字的重量。
走出衙门时,天空飘起细雨。赵老六没有急着躲雨,而是站在县衙前的广场上,仰头望着那面新悬挂的匾额——"以民为本"四个鎏金大字在雨水中闪闪发亮。
他知道,这场席卷大秦的变革,已经成功了。
随着大秦一些列改革的推行,秋收也已经完毕,秋风掠过咸阳宫阙,卷起满地枯黄的梧桐叶,金黄的叶片在宫道上翻飞,如同庆贺的旌旗。
赢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