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见肘。那些大型的粒子加速器,平日里可以用来加速微观粒子,探究物质的基本结构,但在模拟 “弦歌现象” 所需的特殊能量场时,却只能产生微不足道的效果;高精度的基因编辑仪器,在处理普通基因实验时得心应手,可对于受 “弦歌现象” 影响的基因链变化,却很难准确地模拟和控制。
研究人员们只能想尽办法,利用各种近似的条件和模型,试图去逼近真实的情况。他们在实验室里搭建起一个个复杂的模拟装置,调整各种参数,试图找到那个能让脉冲星信号与基因链产生共鸣的 “魔法数值”。然而,每一次实验结果往往都与实际观测到的现象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有时候是基因链的变化方向不对,有时候是能量的传递方式不符合预期,这让大家陷入了一次次的失望与困惑之中。
实验室内常常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压抑的氛围,各种仪器设备发出的嗡嗡声、警报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在为这场艰难的探索奏响着悲壮的背景音乐。研究人员们眉头紧锁,一边看着实验数据,一边低声讨论着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无奈,但眼神中始终没有放弃的意思,因为他们知道,科学的道路本就充满坎坷,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找到突破的可能。
然而,面对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困难,研究团队并没有气馁,他们凭借着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和顽强的毅力,日夜奋战,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在未知的科学丛林中披荆斩棘,永不退缩。
在对数据进行了无数次的梳理、分析,以及对实验进行了反复的改进、调整之后,终于迎来了第一个重大突破。时漪带领团队成员们从生物学角度入手,这就像是在一个错综复杂的谜题中找到了一个关键的切入点。他们收集了大量受影响碳基生命基因链变化的样本,这些样本来自不同的星球、不同的生命形态,涵盖了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智慧生命。
研究人员们通过最先进的基因测序技术,将每一个样本的基因链都精确地解析出来,然后进行一一比对和分析。他们发现,这些基因链在转化为弦结构的过程中,并非是无序的随机变化,而是遵循着一种特定的、与宇宙能量波动相契合的规律。就好像每一个基因片段都像是一个小小的音符,在宇宙能量这只无形的指挥棒的引导下,按照特定的旋律和节奏,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美妙而又神秘的弦结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进一步从物理学层面剖析脉冲星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