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马斯哈多夫及其议会为非法,并下令发起地面进攻。俄军在重炮和坦克的掩护下迅速推进,于10月5日抵达捷列克河。然而,车臣武装分子并未坐以待毙。他们在格罗兹尼的废墟中布下陷阱,准备用游击战拖垮俄军。
“他们以为我们会像1994年那样重蹈覆辙?”俄军指挥官弗拉基米尔·马特维丘克少将在记者会上冷笑,“这次,我们的坦克不会单独行动。”
三、格罗兹尼的废墟:钢铁与火焰的交响
1999年12月,格罗兹尼的冬天比往年更冷。俄军的坦克群像钢铁洪流般涌入市区,而车臣武装分子则藏身于地下室和废墟中,用狙击步枪和手榴弹进行抵抗。
“同志,”一名俄军士兵对着无线电喊道,“前方发现敌军火力点!请求炮火支援!”
炮弹呼啸而至,将一栋建筑炸成碎片。然而,武装分子利用地形优势,不断在废墟中穿梭,给俄军造成巨大伤亡。在马尔坦镇,车臣武装分子甚至一度将俄军击退,双方在街道上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
“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道,都成了我们的坟墓。”一名俄军上尉在战地日记中写道,“但至少,这次我们没有退路。”
经过数周的激战,俄军终于在12月中旬攻占了格罗兹尼的外围地区,并将重炮部署在市郊。整个城市被炮火覆盖,武装分子的增援通道被彻底切断。
四、普京的战争叙事:铁腕与民意
在莫斯科,普京的民意支持率像火箭一样蹿升。电视屏幕上,新闻主播用激动的语调报道俄军的胜利,而街头的民众则高呼“俄罗斯万岁”。
“同志们,”普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说,“这场战争不仅是对车臣的清算,更是对俄罗斯主权的扞卫。那些试图分裂国家的人,必须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反应却显得谨慎。美国和欧盟对俄军的空袭表示担忧,但普京用强硬的语气回应:“我们打击的是恐怖主义,而不是民族主义。”
在车臣内部,马斯哈多夫试图通过谈判争取时间,但俄军拒绝一切和平提议。他只能依靠武装分子的游击战,试图拖垮俄军的士气。
五、废墟中的呐喊:车臣人的生存之战
在格罗兹尼的废墟中,一位车臣老妇人正用铁锹掩埋死去的孙子。她的脸上布满灰尘,但眼神却像刀子一样锋利。
“俄罗斯的坦克可以摧毁我们的房子,”她对着一名战地记者说,“但永远无法摧毁我们的意志。这片土地流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