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里,银行家伊万·马尔科夫正用卫星电话与伦敦的客户通话。他的银行刚刚完成对一家国有钢铁厂的收购,而收购资金的三分之一来自某个离岸账户。
“先生,”他的助手递上一份文件,“您看,这是今天收到的威胁信。第三封了。”
马尔科夫扫了一眼信封里的子弹壳,冷笑一声:“告诉安保部门,把我的防弹玻璃再加厚两厘米。那些用子弹威胁我的人,显然不懂现代金融的威力。”
当晚,钢铁厂的工会主席在回家路上被两颗子弹击中后心。他的遗体被送到太平间时,口袋里还揣着准备发给工人的罢工通知。
三、1998卢布崩盘:储蓄蒸发与寡头狂欢
1998年8月17日,莫斯科的天空阴沉得像一张被揉皱的钞票。在中央银行的办公室里,经济部长索斯科韦茨正对着一份报告发呆:“卢布兑美元汇率跌至1:9.7,国家外汇储备已不足10亿美元。食品进口商要求立即支付货款,否则……”
“否则莫斯科的超市明天就会空架。”叶利钦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带着伏特加的颤音,“告诉那些银行家,国家需要他们的美元。如果他们不合作,就让他们看看工会主席的下场。”
与此同时,在麻雀山的观景台上,别列佐夫斯基正和另外六位寡头举杯庆祝。他们的私人飞机已经加满燃料,随时可以撤离。
“同志们,”别列佐夫斯基晃了晃杯中的伏特加,“国家破产了,但我们的账户是安全的。看呐,那些用卢布储蓄的傻瓜,他们的存款正在变成废纸。”
远处,红场上的救世主塔楼电子钟突然短路,发出刺耳的蜂鸣声。整个莫斯科陷入短暂的黑暗,仿佛整个国家正在经历一场没有麻醉剂的手术。
当灯光重新亮起时,超市货架上的面包已经被抢购一空。退休教师玛丽娅·伊万诺夫娜站在空荡荡的货架前,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100卢布钞票。她的养老金刚刚贬值了80%。
“同志们,”她对着空无一人的货架喃喃自语,“这就是你们的自由市场?用我的面包换他们的美元?”
四、双头鹰的断翼:谁为俄罗斯买单?
1998年冬天,莫斯科的街头飘着湿冷的雪。在国家杜马的听证会上,经济部长索斯科韦茨正面对愤怒的议员们。
“部长先生,”一位议员拍着桌子,“国有资产流失90%,通货膨胀率超过200%,失业率突破两位数。这就是你们的改革?这就是你们的自由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