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红色飓风:末代沙皇到苏维埃(1856 - 1991)
第二十六章 解冻与冰封: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代(1953 - 1982)
第三节 勃列日涅夫主义:帝国扩张与内部停滞
一、钢铁洪流碾碎春天:布拉格的血色黎明
历史的长河在1968年的那个特殊时刻泛起了血色的涟漪。8月21日凌晨,当整个世界还沉浸在梦乡之中,布拉格这座宁静的城市却被打破了往日的祥和。坦克履带的轰鸣,如同恶魔的咆哮,无情地撕裂了夜的宁静,惊醒了沉睡中的市民。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书记杜布切克,这位怀揣着改革梦想,试图打造“带人性的社会主义”的领导者,此刻正陷入了一场噩梦。当苏联空降兵如鬼魅般从天而降,闯进他的住所时,他还穿着那件印有“爱与和平”的睡衣。他被粗暴地用枪托砸醒,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一群如狼似虎的士兵控制住。
杜布切克的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希望在社会主义的框架内,赋予人民更多的自由和权利,让社会更加开放和民主。他的理念得到了许多捷克斯洛伐克民众的支持,一场改革的春风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吹起,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便是“布拉格之春”。然而,他的改革触动了苏联的敏感神经。在苏联看来,捷克斯洛伐克的这种改革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威胁到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
很快,杜布切克被按在了克里姆林宫的谈判桌上。勃列日涅夫叼着雪茄,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着他,冰冷地说道:“同志,你的天真会毁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这句话仿佛是一道死刑宣判,将杜布切克的改革梦想彻底击碎。
与此同时,布拉格的街头则是另一番悲壮的景象。少女们手捧着鲜花,勇敢地走向T - 62坦克,将鲜花插进坦克炮管,她们试图用柔弱的花朵来对抗钢铁的洪流,表达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入侵的抗议。青年们更是用自己的身体阻挡装甲车的前进,他们毫不畏惧,用血肉之躯来扞卫自己的国家和改革的成果。
一名苏军士兵在日记中这样记载:“他们举着列宁画像骂我们是侵略者,这比子弹更让人痛苦。”这句简单的话语,却透露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这些苏军士兵或许也是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这里,他们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一群热爱和平、渴望自由的人民。
勃列日涅夫的命令如同铁律一般,20万华约军队、6300辆坦克在48小时内迅速占领了捷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