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达到了顶峰。一架U - 2侦察机误入苏联领空,苏军米格战机迅速腾空拦截,紧张的气氛如同即将引爆的火药桶。与此同时,古巴防空部队击落另一架U - 2,飞行员安德森少校化成火球坠落,这一事件让局势变得更加危急。
在五角大楼战情室里,参联会主席泰勒拍桌怒吼:“全面核打击!现在!马上!”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似乎一场毁灭世界的核战争即将爆发。肯尼迪坐在那里,攥着念珠沉默不语,他的内心在痛苦地挣扎。他深知,一旦按下核按钮,将意味着无数人的生命消逝,世界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时,他的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突然说:“总统先生,我们该给赫鲁晓夫找个台阶下。”这句话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肯尼迪看到了避免核战争的希望。在同一时刻的莫斯科,赫鲁晓夫正被两份电报撕扯着。他先发出了一封温和信函,提议“以撤导弹换美国不入侵古巴”,试图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危机。然而,三小时后,他却被军方逼着追加要求“美国必须撤出土耳其导弹”。
当肯尼迪读到第二封措辞强硬的信件时,幕僚们发现总统眼眶发红。这是核时代最危险的错位:两位领袖都想停手,都不愿意看到核战争的爆发,但却都被各自的战争机器推着走向悬崖。在这13个小时里,世界仿佛停止了转动,每一个人都在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从决策过程来看,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危机中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肯尼迪需要在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和避免核战争之间找到平衡,而赫鲁晓夫则需要在维护苏联的战略利益和避免与美国直接冲突之间做出抉择。双方的决策都受到国内政治、军事力量以及国际舆论的影响,这使得危机的解决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
四、秘密交易:用面子换地球
10月28日黎明前,罗伯特·肯尼迪与苏联大使多勃雷宁在司法部地下室密会。这是一场决定世界命运的秘密谈判,双方都深知此次谈判的重要性。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甩出了最后底牌:“土耳其导弹半年内撤走,但绝不能公开承认!”多勃雷宁的西装被冷汗浸透,他知道这是赫鲁晓夫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索——用暗箱操作保全超级大国的颜面。
当莫斯科广播电台突然播发赫鲁晓夫亲笔信时,全球数十亿人瘫软在地。那个带着乌克兰口音的粗嗓门宣布:“苏联将撤走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这一消息如同久旱后的甘霖,让世界松了一口气。然而,在古巴的哈瓦那,卡斯特罗怒砸收音机,骂赫鲁晓夫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