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红色飓风:末代沙皇到苏维埃(1856 - 1991)
第二十六章 解冻与冰封: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代(1953 - 1982)
第一节 秘密报告: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冒险
一、 克里姆林宫的午夜惊雷
1956年2月25日凌晨,莫斯科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无情地吞没。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宛如一群迷失方向的白色精灵,在城市的上空肆意飞舞。很快,克里姆林宫那高耸的尖顶上就堆积起了厚厚的积雪,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巨大的白布,试图掩盖住那些不为人知的罪证。
苏共二十大的代表们身着厚重的大衣,脚步沉重地踩着积雪走进了克里姆林宫的宫门。他们的皮靴在冰面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仿佛是历史的车轮在艰难地前行,又仿佛是一种不祥的预兆,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足以撕裂历史的重大事件。
赫鲁晓夫站在主席台上,他的神情显得有些紧张。汗珠沿着他的发际线缓缓滑落,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仿佛是在斯大林那巨大阴影中渗出的血珠。他突然做出了一个在斯大林时代足以让人丢掉性命的动作——摘下眼镜。当他用袖口擦拭镜片时,整个大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所有代表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仿佛时间也在这一刻停止了。
“同志们!”赫鲁晓夫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如同生锈的镰刀割过麦田,在寂静的大厅中回荡。“我们必须谈谈个人崇拜问题……”
接下来的七个小时里,赫鲁晓夫仿佛一个执着的掘墓人,毫不留情地抖开了那些尘封已久的档案。他讲述着50万党员在清洗中如同被收割的向日葵一般蒸发得无影无踪的悲惨故事。每一个细节都像是一把利刃,刺痛着代表们的心灵。“汽车厂传送带处决”的残忍细节,让许多代表忍不住呕吐起来,那血腥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而“斯大林用士兵尸体铺路”的指控,更是让全场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抽泣声。波兰代表贝鲁特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心脏病发作倒地。他的身体在地毯上抽搐着,就像一座被电流击中的斯大林雕像,一动不动却又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赫鲁晓夫深知这份报告的危险性,它比原子弹更具破坏力。为了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他在会场布置了机枪手,将保险柜的钥匙藏在贴身口袋里。然而,仅仅三天后,摩萨德的间谍就将报告的副本传至特拉维夫。克格勃高官们为了一己私利,竟然用伏特加交换档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