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基辅的曙光:罗斯人的黎明
第二章 智者雅罗斯拉夫的棋盘:基辅罗斯的黄金时代
第三节 烽烟与墨香(1016 - 1036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1016至1036年这段岁月对于基辅罗斯而言,宛如一幅色彩斑斓却又波澜壮阔的画卷。在智者雅罗斯拉夫的引领下,基辅罗斯迎来了黄金时代,而在这一时期,烽烟与墨香交织,共同书写着属于这个国家的传奇故事。
基辅洞窟修道院的地窖,宛如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弥漫着羊皮纸淡淡的霉味,与摇曳的蜡烟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抄经人涅斯托尔正专注地书写着《福音书》的斯拉夫语译本,突然,手中的鹅毛笔毫无征兆地折断,飞溅的墨汁在书页上晕染开来,恰好模糊了“爱你的仇敌”这一词句。修士狄奥凡轻轻拾起断笔,声音低沉而平静:“这并非意外,希腊原文里,此句用的是命令式,而我们却译为请求式。”雅罗斯拉夫缓缓俯身,目光深邃地凝视着那片墨渍,良久,他伸出指尖轻轻划过书页,坚定地说道:“罗斯人不需要命令。让这看似温和的请求化作锋利的锋刃,狠狠刺进佩切涅格人的傲慢之中。”次日,二十名希腊教士被遣返君士坦丁堡,他们的行李里,藏着涂改过的经文,那原本威严的拜占庭双头鹰徽记,此刻被刻意描绘成哀求的姿态,这一细微却极具象征意义的改动,仿佛是罗斯向拜占庭文化发出的一次无声挑战。
第聂伯河岸的一间木屋内,三十名贵族子弟整齐地端坐,他们清脆的诵读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惊飞了栖息在河畔的水鸟。教师格里高利手持桦树皮课本,用力地敲打着桌面,声音洪亮而激昂:“记住!在古斯拉夫语中,‘法典’与‘蜂巢’同根同源,秩序就如同甜蜜的蜂蜜,需要万千工蜂齐心协力共同酿造。”这时,雅罗斯拉夫的幼子维亚切斯拉夫突然举起手,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若雄蜂偷蜜呢?”格里高利微微一怔,沉默片刻后,他缓缓拿起一枚刻着叛军名字的铜钉,用力按入墙板,神情严肃地说道:“那就毫不犹豫地拔出它的刺。”窗外,一队瓦良格佣兵正押解着佩切涅格俘虏前往矿场,沉重的镣铐声与屋内朗朗的读书声在河面上相互碰撞,仿佛是历史的涟漪,诉说着和平与战争、文明与野蛮的交织。
1022年的夏天,炽热的阳光烘烤着黑草原,佩切涅格可汗克托克率领万骑如乌云般陈兵罗斯托夫城下。雅罗斯拉夫没有身披厚重的铠甲,只带着一副棋盘从容地登上城楼。他一声令下,三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