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很贵,我也买不起,等你见多了也就习惯了。”
沈金不想给沈淮丢人,决定道,“以后你出门,能带上我吗?我想多学点东西,尽快适应京城的生活,以后好为沈郎做事。”
来京城前,族里叔公找过他。
说他没了父母,亲伯父又过世了,伯母跟堂哥对他又不好,以后成家娶媳妇得靠他自己。
跟随沈淮进京,便是他最大的造化。
他得立起来,不能拖后腿。
谢不二意外了一下,但还是说实话道,“你是公子的族兄,这事得公子点头才行。”
“回府了,我再跟沈郎说。”
沈淮不知道二人在外面说了什么,他继续逛书肆。
这里的书类,很丰富。
青萍难寻的花植类书籍,在这里就有不少,甚至还有宫廷流出来的;农事方面的书籍,除了齐民要术和泛胜之书,还有前朝大司农的着作和大夏司农寺编撰的“农桑全书”。
游记、地理志、风物志这些,更是五花八门。
今年新科会元的文集,明晃晃的摆在书架的C位上,旁边放着京城各大才子的新作。
“掌柜的,可有往届会元状元的文章?”
“有的,公子稍等。”掌柜很快拿来厚厚一沓,“公子,往上三届的文章和真题都在这儿了,您看看。”
沈淮翻开一看,里面有会试前十和殿试前十的文章,还有往届真题。
不愧是京城。
资源比小县城丰富、便捷。
“掌柜的,我还要买其他书籍,送货上门吗?”
“公子住哪?”
“庆国公府。”
“可以的可以的,从小店去国公府就一会儿功夫。”掌柜的谄媚了两分,“公子想要什么书籍,尽管挑,要是书肆没有的,小人过后可为您寻来。”
今科会试前十,往届会试、殿试前十文章、真题,国子监优秀文章集合;京城各大才子诗赋文章;大儒着作。
除此之外,沈淮还挑了两本农书,三本花植类书籍、五六本地理志,又买了几刀纸和两根墨条,总共花了将近二百两。
付钱的时候,沈淮很是肉疼。
他在青萍卖黄芽菜、黄金豆腐,辛辛苦苦赚了两年的钱,‘咻’的一下就花光了。
没钱的滋味,真不好受。
尽管家里给了贰仟两,但沈淮还是觉得没安全感。
也不想坐吃山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