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酿酒房拿果渣到另一边空房。
为了确保黄氏和沈杏二人尽快上手,从筛选果核、压干水分,加水搅拌,到加入谷康,装坛发酵这些步骤,沈淮让她们二人一边学一边上手。
中间有操作不对的地方,沈淮及时纠正。
先做什么,哪个环节需要做什么,沈淮说的非常详细。
黄氏和沈杏也学得非常认真。
不懂就直接问了。
沈淮也非常有耐心的给二人解释。
“现在天气开始转冷,我们得把坛子搬到灶房去。”
三个坛子很快被转移到灶房里。
香草和灵芝开始做饭喂猪。
黄氏和沈杏见天色还早,又去了作坊,直到天色快黑才回来。
饭后,沈淮开始画图。
大家知道他在画牌坊,都凑过来看。
“爷爷,我问过礼房掌事了,他说我们举人牌坊,最多能建四柱三间三楼的,要是我以后考中进士,那么进士牌坊就由官府出钱帮我们建。
牌坊会比我们自己建的更气派。”
沈淮说着,拿出图样,“你们看,我们要建那种?两柱的最简单,二三十两就能建,上面只刻字,没有任何图案。
要是建四柱的,得雕刻图案,搭檐盖上青瓦片,看起来才气派。
预算可能要远超一百两。”
“建四柱的。”沈继业指着图样,“四柱的看着气派,两柱的看起来太小家子气了,超一百两就超一百两,反正我们不差这点钱。”
黄氏附和,“我也觉得四柱的气派。”
“哪个气派就建哪个。”沈七刀豪气道,“牌坊关乎我们沈家的荣耀和脸面,这钱不能省,怎么气派怎么来。”
林氏也喜欢四柱的,跟着说道,“那就建四柱的,到时候月丫头出阁,婚轿还能从牌坊过去,多有排面啊。”
沈月自动脑补了那个画面。
不自觉的点点头。
沈杏看不懂,但她也觉得四柱的好看。
“那就建四柱的。”沈淮个人也中意四柱,“等我画好了,再拿去给匠人做施工图。”
接下来的几天,是果渣醒酸时期,等出酸水了再进行下一步。
这期间,沈淮一边看书一边画图。
谢道行留下的书籍和课业比之前更有深度。
书籍不再限于四书五经,而是各家经典都有。
除了儒家,还有道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