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一提。
但十万人口毕竟不是小数目,而且成分较为复杂,除原本的契丹人、汉人和渤海人外,更是新增了蒙古人、金人。
要安然接管临潢府,妥善安置这些人口,不是件容易的事。
好在对这些事情早就熟能生巧,加上有大军作为保障,倒是没遇到什么阻碍,顺利接管临潢府,强制将城内人口登记造册,根据其成分和意愿,作出合理安排。
因临潢府地理位置特殊,农耕、游牧业态结合,杜壆便因地制宜,实行起了划分、租赁牧场的试验。
其逻辑跟分田地一样,但不同的是,牧场因流动性较大,不可能将草场固定下来,分给一家一户去放牧。
所以,这需要改变策略,以大的区域来划分边界。
至于牧民,则需组成一个集体,合力承包一片足够大的草场放牧,除了上交给昭国的牛羊、马匹,剩下的由集体自行分配,当地官府给出指导意见。
分到的牛羊、马匹,可以自由买卖,也能用来换取生活必需品。
当杜壆派人四处宣讲,让这些牧民搞清楚了昭国的政策后,迎来了普遍支持。
这对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没有战争威胁,也不会被强者欺凌掠夺,更不用担心售卖问题,遭受生活窘境。
有了他们认同,此项政策推行起来,就十分顺利。
这是符合草原实情的安排,不仅是在杜壆占据的地盘上可以推行,就是北边的蒙古诸部,也开始效仿。
杜壆此举,算是为收服草原诸部打下基础。
因此,时迁和戴宗便被派出,深入草原,与石秀、马灵一起,一边打探耶律延禧的下落,一边摸清楚蒙古诸部的情况,为大军征讨和政策推行提供信息支撑。
关胜这边,领兵一路追击,赶上秦明后,合兵八万,对阿骨打紧追不舍。
因为有秦明一路尾随打探消息,阿骨打并未彻底摆脱昭军的追击。
所以,关胜快马加鞭赶来,大军离阿骨打也不过三十里路距离。
期间,探马不断往来哨探,始终掌握着阿骨打大军动向。
如今阿骨打身边,只有完颜习不失一个得力干将,其余都是些猛安、谋克。
面对昭军追击,阿骨打虽然做好了长途奔袭、日夜不停的打算,但并不敢保证一定能甩掉昭军马军。
更关键的是,这样下去,即使能顺利赶到大定府,也会带去大量昭军,对于他日后的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