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退,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除此之外,随着稳坐大明储君二十余年的"太子"朱标撒手人寰,大明国本动荡不堪,宗室诸王表面上诚惶诚恐,但背地里估摸着也是蠢蠢欲动。
此等情况之下,这大明未来皇位的归属,实在是扑朔迷离呐。
窃窃私语中,本就低沉的穹顶似乎黯淡了许多,似乎在暗示着什么,叫人人心惶惶。
厚重的宫门外,当仁不让站在队伍收尾的,则是身着亲王冕服,年岁不一的宗室藩王们,众人脸上倒是没有太多表情;不过倘若有人近前细细观瞧,便会发现秦王朱樉眼中转瞬即逝的狡黠。
作为地位仅次于太子朱标的诸王之首,他无论是年纪,或者威望都远胜于那些稚嫩的"异母弟",唯有老三朱棡和老四朱棣能够与他比拟。
不过这两人也绕不过父皇昔日亲自定下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规矩。
想到这里,这位年过三旬的秦王便忍不住微微眯起眼睛,暗道这太子之位,似乎非他不可了。
嗡嗡嗡。
沉闷的宫钟声幽幽回荡在紫禁城上方,紧闭多时的宫门由内而外缓缓开启,于皇城外等候多时的文武官员们瞬间躁动起来。
嗡嗡嗡。
又是一轮钟声,心思各异的文武百官们在十数名宗室藩王的率领下,逆着头顶微微泛白的天际,直奔坐落于中轴线上的奉天殿而去。
此地便是帝国的中心,大明的最高权力中枢。
...
...
不过盏茶的功夫,伴随着凌乱的脚步声,浩浩荡荡的队伍迈入灯火通明的奉天殿,并按照文左武右的位置站立。
尽管只是一场在平常不过的朝会,但随着往日轻易不曾露面的淮西勋贵们缓缓迈入大殿,一股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暗流涌动却得以在空气中弥漫。
身处其中,南征北战多年的颍国公傅友德难掩眼眸中的激动,脑海中忍不住回忆起昨日凉国公蓝玉亲自向他传达的"旨意",神情很是恍惚。
近些年,随着宰相胡惟庸以及李善长先后伏诛,朝中战功彪悍的淮西勋贵们也陆续受到了洪武皇帝的清洗,仅剩下他们这些"死忠"得以在苟延残喘。
尽管如此,以他为首的勋贵们处境仍是有些如履薄冰,终日深居简出,以免引火烧身。
前些时日,当他听说太子朱标撒手人寰的时候,险些当场晕厥,毕竟他的身份实在过于尴尬。
他除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