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们下意识按剑,神情警惕,生怕这奇异的景象会带来什么危险。
朱五六却猛然起身,龙袍扫落案上奏折,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此乃天书示警!朕曾闻前朝有本《石头记》,传至八十回戛然而止,令无数文人扼腕。”
“今日天幕现此奇景,定是要朕寻那着书之人!”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笃定,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位神秘着书者能为大周带来的改变。
钦天监正急忙翻阅星象录,额头沁出冷汗。
他仔细对照着星象的变化,片刻后,颤声禀报道。
“启禀陛下,昨夜文曲星忽明忽暗,与天幕异象正合!此书生应是曹雪芹,康熙年间人士,毕生心血尽付《红楼梦》。”
三日后,工部特制的青铜法阵在太液池畔亮起幽蓝光芒。
雾气蒸腾间,身着月白长衫的曹雪芹踉跄而出。
他望着雕梁画栋的宫殿与顶盔贯甲的侍卫,面色惊恐,声音颤抖地问道。
“这... 这是何处?莫不是阴曹地府?”
朱五六快步上前,亲手扶起曹雪芹,语气和蔼地说道。
“先生勿惊,朕乃大周皇帝朱五六。今日请先生前来,是想请先生续写《红楼梦》后数十回。”
“此书既能描绘世情百态,必藏治国安邦之道。朕相信先生的才华,定能让这部奇书更加完整,也能为我大周的治理提供宝贵的借鉴。”
曹雪芹抚着案上未干的墨痕,指尖微微颤抖。他望着窗外掠过的白鸽,思绪飘回黄叶村的寒夜。
“陛下可知,此书原无结局?”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涩。
“当年我‘举家食粥酒常赊’,方得八十回残稿。后四十回... 本就藏在这金陵十二钗的命运里。”
“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经历,都早已注定了他们的结局,只是一直未能将其完整呈现。”
三日后,文华殿内飘着墨香。曹雪芹提笔时,忽问。
“陛下可知,这红楼梦中谁最似您?”
见朱五六皱眉,他轻笑一声,笔尖在宣纸上游走。
“非宝玉,非贾政,而是那‘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王熙凤。
她协理宁国府时雷厉风行,恰似陛下整饬吏治;她放利钱、弄权铁槛寺,又暗含治国之险。
陛下在治理国家时,既要像王熙凤一样果断决策,雷厉风行,又要警惕权力带来的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