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远闻言一愣:“一些可疑之人?进府细说。”
杜青随姜远进得侯府,边走边道:
“今日上午村中来了三个穿着儒衫,戴着幞头的男子在村里转悠。
起初兄弟们也只以为这些人,是来咱鹤留湾游玩的文人,也没多在意。
后来有老兵家眷来报,这些人有意无意的在打听咱鹤留湾的事。”
姜远眉头微皱:“他们都打听了些什么?”
杜青双手抱着胳膊:“很多,试探咱们鹤留湾护卫巡逻的情况,以及侯府的防卫,还问了小麦与土豆的收成,对了,还问村民们是不是懂得制烟花。
当然,他们不可能直白的问,拐弯抹角的,他们不知道的是,咱们新村里住的都是老兵,警觉性非一般村民可比。
这三人还去了砖厂与水泥窑,而后折返又到了格物书院。
不过,砖厂、水泥窑与格物书院都没让他们进去。”
姜远摸着下巴沉思着,这些可疑之人从防卫到耕种,再到作坊与书院,这么全方位的打探,这又是哪路人马?
姜远问道:“这些人什么时候离去的?”
杜青答道:“陛下进鹤留湾后,禁军将除市场外的所有路口封住了,这些人在外围观看了一阵后,往燕安方向去了。”
姜远心念一动:“往燕安?有点意思!这三人有没有什么奇怪之处,我是说行为举止什么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杜青想了想:“这倒没什么奇怪的,不过,听老兵们的家眷说,这三人说话有点怪,像是咬着舌头说话,有些生硬,走路的姿势也有点怪。”
姜远立即将两条腿的膝盖往外拱了拱,走了几步:“是不是这样?”
杜青俊目一亮:“对,就是这个样子,不过没你这么夸张。”
姜远收了神通,冷笑道:“我大抵知道是哪路人马了。”
杜青问道:“是哪路人马?”
姜远呼出一口白雾:“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些人应该是倭人。”
杜青疑惑不已:“倭人?他们怎么会来此打探?还扮成大周的文人模样。”
姜远淡声道:“陛下登基那天,我不仅放了烟花,还放了个大炮仗,这些人应该是冲着火药来的。
不,应该不仅止于火药!咱们鹤留湾有各种他国未见的工坊,所造都是稀奇之物。
倭国使节曾递上国书,要求学习我大周百工技艺,被拒绝了。
想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