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到这里,景昭和芸娘已经大致弄清了田家的情况,于是景昭笑着说,“这么说来,你们家文杰是一个有天分的聪明孩子。他见到路边受伤幼女能够主动伸手施救,说明这孩子秉性善良,将来定有福报。今天这孩子既然不在,那等他回来,我让小女当面致谢。如今孩子既然有心向学,作为一村的邻里,我们也应该尽一点绵薄之力。”
景昭说完,示意芸娘将带来的笔墨纸砚和小荷包一起放到了桌上,说:“这套笔墨纸砚赠予文杰,希望他能够一心向学。早日金榜题名,不负十年寒窗之苦。”
话音落地,又把小荷包往前推了推,说道: “这点银子不多,是我夫妇二人答谢文杰对我家小女的救助之恩。”
田守礼夫妇二人面面相觑,看着桌上的笔墨纸砚和荷包。想了想,田守礼开口道: “景先生你这么说就客套了,同乡之间无论是谁看见那么小的孩子倒在路边,也不可能袖手旁观,怎么当得起你这么重的谢礼呢?”
毛氏看着桌上的笔墨纸砚,想着儿子在学堂里笔用的都快秃了,都不舍得买新的,那纸更是节省着用,为了省纸倒是练出了一笔蝇头小楷。想想这些,就让她这个做娘的心酸。
如今看着桌上这套精致的笔墨砚台,还有那刀一看就质量上乘的宣纸,虽然觉得不好意思,但是眼睛却像被粘住了一样抹不开。
芸娘看着田家夫妇诚心诚意的推让,心里不由得十分赞叹,心想,在这边陲小村镇一对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夫妇,虽然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却秉性纯良,让人敬佩。
她拿起小荷包,塞到了毛氏的手里,说:“嫂子,这点谢礼同我家女儿的安危相比,并不值得什么,我们是诚心诚意来感谢大哥和文杰的,你们就不要客套了。况且大哥刚才也说了,想送文杰去县里读书,那就更应该收下,免得耽误了孩子的前程。这点儿钱你们先收下,尽早的让孩子去县里读书,若是不够,嫂子尽管去我家向我开口,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是个有出息的孩子,说不定哪天金榜题名做了官,这点银钱嫂子要是觉得不过意。到时候再加倍还我就是了。”
芸娘虽不如景昊巧舌如簧会说话。但察言观色,已知二人心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于是说话句句不离开田家的文杰,可谓是说到了田家夫妇的心坎儿上。
田家两口子听到儿子,就犹豫了,景昭和芸娘立刻笑着说,天不早了,自己还要回家照顾水瑶,然后就告辞离开。
田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