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边缘已有些卷曲,显是时常翻阅。
皇上此时正静静听着唐显讲述离京这些日子的见闻。
“微臣此番借商行之名南下,”唐显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自通州启程,经德州、临清至淮安,凡四线十八州,所见漕弊有七处。”
皇上修长的手指悬在图纸上方,指尖沾了些朱砂墨渍。他凝神听着唐显的禀报,目光随着对方所指的漕河支线缓缓游移。
他先前已看过唐显递呈的奏章,如今细细听他道来,条条框框逐渐分明。漕运乃国政大事,历朝积弊已久,其根本不在世家操控。
当唐显提到:“为解决减少劳动郡县,大兴徭役,船粮耗费巨甚的弊端,可依据枯水期、丰水期、汛期,设仓储以备灵活转运”时,皇上的眉心几不可察地一蹙,他抬手轻叩案几,惊得侍立在侧的景明连忙捧上新沏的云雾茶。
皇上:“......”
唐显似未察觉,继续道:“...效前朝常平旧制,于运河要冲设水次仓,丰水期行船,枯水期则存于仓,节次转运。更可提前统算出入,早做计划。”
他手指点在舆图上几处岸口,“不仅如此,还可在岸口增设货场,空置的官船回程时可运送轻便之物,交有司发卖,增加的收益用于官船运转、雇佣民夫......”
皇上出声打断:“仓储之策,去岁两淮总督亦有提及。然则建仓所需银两从何而来?转运途中损耗又当如何?仓储管理势必又增人员?”
他翻开案头奏章,一封李氏家主的奏折滑落在地。
唐显顺着皇上的疑问,还在解释:“仓库不一定就在岸口,水路陆路中段,短时亦可征用民间义仓......”
皇上忽然发出一声轻笑,指着奏折对唐显道:“李家倒是乖觉。”
景明会意,将奏折呈予唐显。
唐显飞快的看了一眼,不由讶然:“李家提出愿在江南四处州府协建常平仓?”
(注:京城设太仓,州县置常平仓,是基本政策。常平仓作用是平时调控粮食价格、逢水旱蝗灾时赈灾救济,但实际上各地士族把持粮市,暗中阻挠建仓,致使常平仓名存实亡,这是前因。
赵郡李氏因漕运之事受挫,此番主动请建常平仓,协调士族,实为向朝廷示好,也有保全入宫的荣美人之意)
......
澄观斋内,花影扶疏。
云夫人自华清宫一路行来,面上不显半分异色。
踏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