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边军,还多为步卒,纵使陈牧整编得法,也难以分散合围十万蒙古铁骑,老臣估算想合围成功,哪怕一切顺利,非五十万大军不可。”
“要调集五十万大军至山西,非两月不可,到时已是早春时节,路口已开”
“如今山西遭此浩劫,赤地千里,府库空虚,粮草必然不足,需仰仗河南河北等地转运,而此地余量已尽数转运辽东,百姓家中,府库,已再无余粮了。”
他撩起沉重绯袍,对着皇帝,缓缓的跪了下去。
额头触在冰冷的金砖上,发出沉闷一响。
响声在大殿回荡,也回荡在景运帝的心头。
“陛下,非是老臣怯战,此时无兵无粮,实不能为也,前唐潼关故事,不能重演与今呀,陛下”
乾清宫内,死一般的寂静,唯一皇帝粗重的喘息,重重的响在李承宗的耳畔。
他能做首辅,靠的是皇帝的培植。
然而让他违心附和,李承宗心中多次衡量,依旧做不到。
做人也好,做官也罢,总要有底线的!
景运皇帝僵立在舆图上,方才指点江山的豪情早已消失无踪,他怔怔的看着跪伏于地的首辅,又低头望向那片被自己圈为蒙古坟场的开阔地。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可良久之后,最终却却只化为一声悠长且沉重的叹息。
“李阁老....且平身吧....”
“此事暂缓,容朕,,,,朕再想想”
李承宗施礼告退,缓缓步出乾清宫,走出了承天门。
他停住脚步,平生第一次回望了巍峨的紫禁城。
寒风之中,激灵灵的打了个冷颤。
御前奏对之时,有一个理由他没说,皇帝也没提,但是必然都在彼此心间衡量过。
若真的被围成功,蒙古人可以吃粮食,吃马匹,那被劫掠的数十万百姓呢?
“陛下,那都是你的子民呀”
.....
世事如棋,同人不同命。
就在李承宗费尽心思打消皇帝念头的同时,千里之外的定国军军营之中,几乎相同的争论也在发生。
山西巡抚陈牧陈忠义,拿着一份与皇帝几乎相同的计划,被他的下属,大同副总兵郭桓,喷的狗血淋头。
直到巡抚大人再三保证放弃了这个念头,老将军才住了口,摘下水囊猛灌了几口。
火辣辣的酒水顺着喉头咽下,周身却一片冰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