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到时候他俩又要打个不停,郑国又要变战场了,国人就别想过安生日子了。”
“长此以往我怕郑国迟早要出现祸端。”
子国见儿子在这么喜气的日子说这么丧气的话,十分生气,斥责了子产一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事是诸卿一同商议通过的,你一个小孩懂个屁,一边玩泥巴去!”
众所周知,春秋盛产预言家,现在预言家之间也进一步内卷,已经出现了未成年预言家。
子产就是其中最璀璨的明星之一,未来几年的郑国局势完全被他料中了。
楚王审听说了郑伐蔡后,命令尹公子贞伐郑,郑执政卿士子驷降之。
晋侯周伐郑,子驷再投。
反正谁打过来,他就向谁投降就是了。
子驷首鼠两端的行为彻底惹怒了晋侯周。
随后他命不久前接替韩厥上任的元帅智罃(没错,中行偃又被晋侯周刻意跳过了。)率晋、齐、宋、鲁、卫、莒、邾、郳、滕、杞、薛、曹十二国联军伐郑。
面对浩浩荡荡的诸侯联军,子驷直接吓尿了,又想投降。
“元帅,我认为应该继续包围郑国,围点打援,等楚人来救并彻底击败楚人。”中行偃对智罃建议道。
“不把楚人彻底击败,郑人是不会真心归顺我国的。”
“中行卿,楚人实力不可小觑,与其正面交锋,如果造成重大伤亡,不值!”智罃略作思考,笑道。
“楚国地大物博,虽然战车已经经过特定的改装,行驶速度要快于我们中原的战车。”
“但哪怕从申县出发来郑,也要不短的时间。”
“我们十二国联军兵力充足,人多势众。”
“不如先和郑国讲和,楚人必定来攻。”
“到时候我们再把兵力分成三部分,轮流率领诸侯精锐与楚国交战。”
“如此一来,我军不会疲惫,而楚军则难以支撑。”
“此乃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乃上策也!”
智罃说服了中行偃,先于郑国讲和,果然楚国又伐郑,郑又双叒叕倒戈。
接下的一年,晋国三次伐郑,楚国果然疲于奔命。
加上楚王审母亲去世了,楚王审忙着给母亲办丧事了,对于郑国的事更加力不从心了。
“你晋国真是人才济济啊!”楚庄王也没想到晋国会来这一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