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土地可以用来种植红薯,而不用考虑作物轮作的事情。
至于在林地中间开垦出来的田地,革命军这边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肯定是要种一轮豆类植物,这其中以大豆和黑豆为主,这类植物有着能为土壤固氮的功效,但是对磷肥和钾肥的需求极大。
但好在,格利芬尔山脉这里人迹罕至,常年没有人类活动。
在大量落叶的堆积下,山谷地带已经形成了一层厚厚的黑土。
这些土壤富含丰富的磷和钾,但是土壤中的氮肥极缺,种植豆类植物刚刚好能够调节土壤的肥力为之后的小秋作物提供合适的条件。
这些豆类植物都有着发达的根系,因此就有一定程度的耐寒能力。
不需要管空气温度,只要土壤下5厘米的温度能达到12度以上就能够进行播种,大概在8月份夏收之后就可以接着种上玉米或者土豆之类的作物,或者连种冬小麦也是可以的。
这两茬作物一种完,根据地今年的粮食危机基本也就能够安然度过。
虽然依旧还是吃不饱也吃不好,但应该不会饿死人。
然而豆科植物虽好,但也有一个避不开的问题,那就是豆类植物基本不能连作,而且同一块地还不能隔年播种。
也就说今年有些地块种了豆子,明年春播这个时间点就不能再继续种植了,不然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闹大了还会有影响其他地块的作物。
因此索特修斯带来的小米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米的根系也很发达,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得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其种植时间与豆类基本相同,在收获之后也一样可以与玉米、土豆之类的作物轮作。
在耕作周期上刚好与与豆类植物互补。
今年春耕种了大豆的地块,明年就可以改种小米,以此来规避豆类植物不能连作和隔年播种的问题。
并且上一年已经种了大豆的田块,还能填补小米的肥力需求,进一步增强小米的产量。
“所以说了,我的判断没问题嘛,我说了这就是你们需要的作物。”
索特修斯在复述了一遍自己在帝国皇家植物园看到的介绍后,有些沾沾自喜地说道。
他的介绍虽然都是拾人牙慧,但高屋建瓴的视角也给革命军的大家开了眼界。
不过可惜的是,索特修斯他毕竟不是专业的植物学家,对于具体的耕作细节他还是不太了解。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