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体系也十分完善。
不熟悉这套打法的帝国军部队,在面对革命军迂回包抄战术的时候一定会不知所措的,也一定会被他们莫名其妙就给击溃的。
敌军只求击溃,不求完全击败的做法在帝国大部分军官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
正是这种与主流军事思想格格不入技战术体系,让革命军在面对帝国军的时候总能保持战术上的领先位置。
就帝国现在的状态,要想研究出能够对付革命军的办法还需要多经历较大的失败才可以。
但克林他们不一样,他们不是高坐庙堂的帝国高官,也不是在总参谋部沙盘上挥斥方遒的将军元帅。
他们是可以被帝国牺牲的棋子,是可以被作为新战术体系构建的基石。
为了活下去,他们必须比帝国更早研究出对付革命军的办法,实在搞不定也不惜研究出不被革命军对付的办法。
这一次克林师长带领的119师执行的就是后面那一个。
他们以一节车厢为主体,四面给装上了从机甲正面拆下来的装甲板。
在车顶仿照海军岸防炮的样子铆接了一个四四方方的炮台来,将从机甲手臂拆下来的速射炮给安装了进去。
这样一个45mm的炮塔被安装在了车厢中后部,前方则安排上了一台小型的机枪炮塔。
考虑到革命军在执行战术迂回时部队火力相对不足,需要靠快速突破打出战绩的情况。
他们第七方面军在设计武装车厢的时候,比起火力更多考虑的是防护和作战需求。
在防护上他们加强了车顶的装甲板,以此来对付革命军轻型的投射火力。
在进攻武器上一门炮,一挺重机枪看着火力稀薄,却完美承接了阻断革命军突入阵线的作用。
尽管从根源上依旧没能应对革命军在战役层面的灵活战术,但是对于克林师长来说他也没必要去考虑战役或者战略层面的东西。
虽然从未谋面,但就像叶格林常说的那样:只要我不想赢就很难输。
克林师长此时也是如此。
他在战役层面就没考虑过打败革命军的部队,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打通前往前线阵地的道路,然后一节一节的火车皮把55和56师的人给接回来!
是的,克林师长准备又一次复刻他在艾森海因的操作。
军队撤离向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是如果不考虑军队这个整体,而是具体的每一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