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情况让克伦斯克师长大吃一惊,他连忙质问起负责接替他指挥的参谋长。
“究竟是什么情况,为什么短短几个小时敌人就绕到6团后面来了!”
克伦斯克师长在移交指挥权之前就已经确定敌人的主攻方向在文查河北岸,而南岸的敌人是作为牵制用的。
因此在转让指挥权之前,克伦斯克师长就已经指挥着前线的第二和第四团将敌人给赶出了新双河镇,并且在周边的山隘口也布置了严密的防线。
与此同时第二旅的第六团也赶到了新双河镇边缘构建起了防线,理论上来说他们防御的就是敌人可能在后方发动的突袭。
那么问题来了,第六团的防线面对的就是瓦格涅村方向,他们的后方阵地又是怎么被人攻破的呢?
总不能敌人是在新双河镇内部凭空冒出来的吧?!
克伦斯克师长想不通这个道理,但如果叶格林在这估计就会笑呵呵地告诉他:
革命军就是从敌人猜不到的地方凭空冒出来的。
在新双河镇的南侧这里有着一处极为险峻的山崖,早年这里是一座露天采石场,但后来因为成本的问题逐渐就废弃。
山体被挖掉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体积,靠近镇子的这一侧基本已经被挖成了一个近乎垂直的山崖。
整个采石场占地面积很大,其宽度基本覆盖新双河镇南侧。
尽管在山崖上还留有了当年采石工行走的小道,但这些路长久失修而且十分狭窄。
本地人都不愿意去走的,更别说是让人数众多的军队通过了。
这样的地形十分险峻,可以说就是城镇边上一道人造的天堑。
帝国军120师第六团并不是没有在采石场出口出布置防御,他们不仅布置了,而且还考虑到了革命军可能从这里经过的可能。
他们原本想着革命军顶多只会来几个小队来骚扰,但绝没有想过革命军竟然一口气把主力部队都给派了过来!
采石场的道路的确不适合大部队通过,这一点帝国军的判断是正确的。
然而他们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样地形之所以不适合大部队通过是因为山崖上的道路狭窄而又分散,一旦部队从中通过其编制必然被打乱。
军队是一个极度依赖组织度的组织,而编制就是传统军队维持组织度唯一力量,战线就是他们战斗力的唯一保证。
但是革命军不一样!
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