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长恨歌》广泛传播,文人墨客,纷纷知晓,而在这广泛的传播中,《长生殿》的戏曲也在正阳被排练了出来。
\n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无限情思。
\n
七月七夕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n
谁知道比翼分飞连理死,绵绵恨无尽止。
\n
霓裳天上声,墙外行人听。
\n
音节明,宫商正,风内高地应。偷从笛里,写出无馀剩。
\n
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
\n
一首长生殿,在上面演绎的缠绵悱恻,在《长生殿》的戏曲之中,杨玉环表现的是甘愿为了唐玄宗而死,相对之下,唐玄宗就显得较为薄情,而在那之后,杨玉环的魂魄一直都在忏悔,最终在作家的笔下“填恨补愁”,终于“万古无缺”。
\n
陈岳在台下听着长生殿的戏曲,这一部戏曲在清朝时期能够流传开来,有一部分原因也是那时候的人们,能够在安史之乱的世间中,和明朝灭亡有所共情……清军在那时候的人们看来,和安禄山差不多,都是“惊破霓裳羽衣舞”。
\n
“怎么样?”
\n
陈岳看向了旁边的赵修等人。
\n
“曲目不错。”
\n
郑经人看完了曲目,正经的品评道:“就是有点不符合东林书院现在讲述的人民史观。”
\n
你给我爬!
\n
陈岳忽略过郑经人的拆台,同赵修等人聊了聊。
\n
凭借长生殿里面描绘的杨玉环,人们对她还是同情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