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日,新疆“星海绿洲”沙漠城市地表温度逼近45℃,而地下88层的量子交通枢纽却始终保持着22℃的宜人恒温。沈知意站在磁悬浮列车站台,看着流线型的“星轨号”列车在量子隧道中穿梭,车头的反重力引擎发出幽蓝光芒,如同深海中游弋的发光生物。智能显示屏实时跳动数据:“当前时速3000公里,预计抵达京城时间:6小时27分。”
“沈总,这已经是全球最快的陆地交通系统。”项目负责人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语气中难掩自豪,“量子隧道采用纳米记忆合金建造,能自动修复细微裂痕,抗震等级达到12级。”他指向头顶的穹顶,那里密布着蛛网般的量子传感器,“这些小家伙不仅能监测隧道安全,还能将列车运行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穿过交通枢纽,沈知意乘坐专用电梯直达地下120层的新兴产业园区。这里灯火通明,巨型量子计算机阵列发出低沉的嗡鸣,如同地心传来的心跳。在太空电梯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陈正明的全息投影突然出现在走廊:“沈总,我们有重大突破!”他的身后,科研人员正围着新型纳米缆绳欢呼,“这种材料融合了石墨烯与量子晶体,强度比最初设计提升了300%!”
沈知意快步走进实验室,触摸着泛着金属光泽的缆绳样本。指尖传来的触感既轻盈又坚韧,仿佛握着一束凝固的星光。“资金方面不用担心,”她调出财务数据,“本月研发费用追加至80亿,另外准备20亿作为团队奖金。”话音未落,整个实验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园区深处,2200平的地下六星级酒店“地心宫殿”宛如一座科技与奢华交织的堡垒。每间客房都配备全景量子显示屏,可模拟从海底世界到星际遨游的任何场景;浴室的纳米喷头能根据客人肤质定制水流分子结构,甚至连马桶都内置健康监测系统,能通过排泄物分析身体状况。“我们特意为科研人员设计了‘灵感套房’,”酒店经理展示着一间特殊客房,墙面布满可随意书写的量子白板,“在这里,任何灵感都能立即转化为全息投影。”
夜幕降临时,沈知意来到酒店顶层的星空酒吧。这里没有自然光源,却通过量子光效模拟出璀璨银河。她举起一杯由太空培育的葡萄酿造的红酒,看着不远处几位科研人员围坐在一起激烈讨论。其中一位年轻博士正用激光笔在空气中勾勒太空电梯的结构,粒子在空中聚合成立体模型,随着他的手势变换形态。
“沈总,您看这个!”陈正明突然出现,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