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几个武勋,听到老刘竟然真想去。
脸上立马就有些踌躇起来。
他们自然也都是相信蓝武这位国公的。
但文官那边却又说的信誓旦旦,说什么这就是朝廷的圈套,是坑人的。
他们是真的有些犹豫的。
但这怎么说也是一份治下一份产业的机会,如果真有可能在努尔干都司那边打下一份产业,那他们的身份可就彻底不同了。
他们这些人说实话当年之所以跟着老朱打天下,大多数其实都是因为饿的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他们其实大多数都是和朱元璋一样的泥腿子出身。
后来老朱在军队之中实行了军屯制度,所有的士兵只要加入军队,便可以获得五到七亩的上好军屯田。
这些屯田,只要上交三成给朝廷,剩下的便全都是他们的了。
也正是因为老朱的这个政策,让几百万人死心塌地的跟着老朱一起打天下。
他们的父辈跟着老朱打天下,各自都分到了几十亩甚至是上百亩的土地。
这在当时他们父辈的眼中已经是非常好的待遇了。
而且老朱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么长时间的过去。
这些土地对于他们的身份来说,其实是已经有些偏少了的。
毕竟他们可都是三四品的高官,而那些士绅文官,随随便便一个家里,都有上千亩的良田。
俗话说人的贪欲是永无止尽的。
他们这些打天下的武勋,看着那些江南士绅田亩连绵,锦衣玉食,若说不眼红那绝对是假的。
正所谓这整个大明都是他们打下来的。
但到头来,他们却只能成为百十亩地的小地主,而那些文官,以前可都是元朝的狗官,而且还是欺压他们的官老爷,到最后竟然依然还能拥有万贯家财。
这若说是心里能平衡,那才是见鬼了。
这也是老朱当年留下的隐患之一。
当年老朱为了坐稳天下,笼络文官,并没有把所有的江南士绅的土地都分给军户,虽然进行了土地的重新分配,但分配的并不彻底。
有句话说的好,叫做分配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分配。
这句话用在大明也是非常适用的。
正因为当年老朱这一次不算彻底的土地革命,导致很多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到了如今,才会引起武勋和文官之间的互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