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的夜,黑得如同浸透了浓墨,沉沉压在紫禁城层叠的殿宇飞檐之上。宣武门、阜成门方向的火光撕裂天幕,将宫墙内惶惶奔走的人影映照得如同鬼魅。喊杀声、器物碎裂声、宫门被撞的闷响,如同跗骨之蛆,穿透厚重的宫墙,啃噬着坤宁宫内最后一丝残存的宁静。
周皇后立在坤宁宫正殿中央,一身素色常服在穿堂风中微微拂动。烛火在她苍白如纸的脸上跳跃,那双曾经温婉沉静的眸子,此刻却深陷在浓重的阴影里,如同两口枯竭的深井,映不出半点光亮。殿内,几个贴身宫女瑟缩在角落,低声啜泣,恐惧像冰冷的藤蔓缠绕着每一个人。
她没有看她们,目光缓缓扫过殿内熟悉的陈设——那架她曾为丈夫亲手调过香的博山炉,那张她教导皇子读书的紫檀书案,那扇她无数次倚窗眺望、期盼国事安宁的雕花窗棂……每一处,都浸染着十八载岁月的痕迹,也烙印着此刻锥心刺骨的绝望。
“取节来。”周皇后的声音响起,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压过了殿外的喧嚣和殿内的啜泣,平静得令人心悸。
一个老宫女猛地抬头,泪眼婆娑地看着主子,嘴唇哆嗦着:“娘娘……您……”
“取节!”周皇后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那并非愤怒,而是一种濒临崩溃边缘的、玉石俱焚的刚硬。
老宫女浑身一颤,终究不敢违逆,踉跄着从殿内供奉的紫檀木架上,取下那柄象征着皇后威仪、以赤绶系玉的九节杖。沉重的玉节入手冰凉,赤红的绶带如同凝固的血泪。周皇后枯瘦的手指紧紧握住玉节,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殿内最后一点支撑她站立的空气都吸入肺腑。
然后,她迈步。
一步踏出坤宁宫高高的门槛,步入那被火光和死亡气息笼罩的回廊。夜风卷着硝烟和尘土扑面而来,吹乱了她的鬓发。她挺直了那因连日忧惧而微显佝偻的脊梁,手中玉节在混乱光影中闪烁着冰冷而沉重的光泽。她没有坐舆,没有随侍的仪仗,只有一个捧着微弱宫灯、抖如筛糠的老宫女勉强跟在身后。
“天灾已降!大祸临头!”周皇后的声音在空旷而混乱的宫道上响起,清越而悲怆,穿透了嘈杂,“尔等……有门路的,速速逃生去吧!莫要……莫要在此枉送了性命!”
这声音如同投入沸水的寒冰,让那些如同没头苍蝇般乱撞、或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的太监、宫女们瞬间怔住。他们惊愕地抬起头,看着那素衣持节、在火光映照下如同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