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诸将也被这接踵而至的天降喜讯激得血脉贲张,连日血战的疲惫和宁武关的阴影瞬间被抛到九霄云外。牛金星更是红光满面,捻着胡须,连声道:“天命所归!此乃天命所归啊闯王!大同、宣府一降,余者碌碌,皆不足虑矣!”
大同城,这座雄踞北疆、号称“北方锁钥”的九边重镇,此刻正笼罩在一种诡异的风暴前夕。总兵府内,灯火通明。总兵姜镶,这个身材魁梧、面皮黝黑的陕北汉子,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他的亲哥哥姜瑄。姜瑄刚从昌平大狱里捡回一条命,脸上还带着牢狱留下的青黄和戾气。
“大哥,你看这局势……”姜镶压低声音,手指烦躁地敲击着桌面上的城防图。地图上代表李自成大军的黑色箭头,已经逼近宁武关,虽伤亡惨重,但那摧枯拉朽的势头,足以让任何明将胆寒。
“还看什么局势?”姜瑄冷哼一声,眼中闪烁着怨毒和精光,“朱家气数尽了!北京城里那个皇帝小儿,除了会砍大臣脑袋,还会什么?咱们兄弟在这苦寒之地替他卖命,图什么?昌平那鬼地方差点要了我的命!李闯王兵锋所指,势不可挡!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此时不降,更待何时?难道要学那周遇吉,给朱家陪葬不成?”
姜镶眼神闪烁,显然被兄长说动,但仍有顾虑:“城中还有卫景瑗那老顽固,还有代王……”
“卫景瑗?哼!”姜瑄嗤笑一声,“一个不识时务的酸儒!交给我!”他凑近姜镶耳边,声音压得更低,一条条毒计吐出,“代王库里的银子、布匹,正好拿来收买军心……离间卫景瑗和代王……永庆王那个病秧子……四门换上咱们的亲兵……” 一条条阴险的计策在密室里发酵,如同毒蛇吐信。
接下来的日子,大同城内暗流汹涌。姜镶以“犒赏三军、激励守城”为名,成功说服代王朱传济打开了府库。白花花的银子和成匹的布帛分发下去,底层军士的怨气稍平,对姜总兵的“慷慨”感激涕零。与此同时,关于巡抚卫景瑗“勾结流寇”、“图谋不轨”的流言,如同瘟疫般在代王府和部分军官中悄然散布。卫景瑗,这位刚直的陕西籍巡抚,试图整顿城防,积极备战,却愕然发现自己处处掣肘,甚至代王看他的眼神都充满了猜忌和冰冷。终于,在一个阴沉的午后,代王府内一声弓弦惊响!一支冷箭从暗处射出,精准地贯穿了正在巡城的卫景瑗的咽喉!这位忠于职守的巡抚捂着喷涌鲜血的脖子,难以置信地瞪着代王府高高的围墙,最终含恨扑倒在冰冷的街石上。永庆王朱彝更是深居简出,军政大权彻底落入姜镶一人之手。他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